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小小榛果 鼓腰包
“通河大榛子”生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路越走越宽
文章字数:611
  游客采摘榛果。
  本报讯(王磊 杨依明 记者 罗彦坤)6月,通河县漫山遍野的榛林已经挂上榛果,富林镇三宝村一处建筑工地上机器隆隆。这里正在建设一座600平方米的大榛子加工厂,装备全自动生产线,可将榛果加工成开袋即食的休闲食品,今秋就可投入使用。
  2009年,通河康源大果榛子专业合作社栽下全县第一片榛树林,乡亲们率先踏上特色种植产业路。每年金秋时节,通河的大榛子炒炉要一直响到来年正月,数十吨的“通河大榛子”以炒货的形式销往全国。
  满山的榛林被乡亲们称作“绿色银行”,可持续“提现”50年。随着树龄增加,榛子产量逐年增加,小炒炉的产能逐渐跟不上了。今年年初,当地政府投入120万元,在富林镇三宝村村委会旁规划了这座加工厂。厂子采取政府投资、合作社经营的模式运营,厂房建好后由通河康源大果榛子专业合作社投资配备一条价值80万元的生产线,年加工榛果能力可达10万公斤,这不但能消化目前“通河大榛子”的全部产量,还能辐射带动周边市县的种植户。
  工程进展很快,乡亲们喜上眉梢,每天来“探营”的村民络绎不绝。“现在底梁打完了,马上就起墙,秋天肯定能用上,今年的榛子一定能卖上更好的价钱。”合作社负责人郑民满脸喜色地说。
  随着“通河大榛子”产业发展壮大,通河县入围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引进8000吨的国内最大精深加工企业——黑龙江臻品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让农户的心里更加有底。目前,通河县已有大榛子种植基地20个,专业种植合作社28家,种植户多达6800户。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