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芍药花开美如画 农旅融合促振兴
宾县新农人借“鲜花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字数:1610
  慕名而来的游客畅玩花海。
  律涵中 张可新 本报记者 郝欣
  最是一年花色好,芍药花开醉游人。6月,宾县经建乡头道村内,宾县毛家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芍药竞相绽放,引来游客赏花游玩。就在芍药园边,一座寒地芍药博物馆和一片特色民宿区也在规划设计中……
  因地制宜,以花为“媒”。围绕着建设“创意设计之都”,宾县提出了“南有洛阳牡丹,北有宾州芍药”的目标,在推动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传统农业转向生态农业,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展示宾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农副产品,打造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的新业态。借“鲜花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芍药花海 成冰城网红打卡地
  沿着宾县经建乡平坦的乡间小路一路驶过,越过田野,穿过街巷,便可寻到毛家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芍药园。
  走进园内,一团团、一簇簇芍药花争奇斗艳,红的、白的、粉的……交相辉映,将田野装扮得妖娆迷人。芍药花缕缕的馨香,沁人心脾。徜徉在芍药花的世界里,满眼诗情画意。
  众多市民慕名而来。人们置身花的海洋里,急着和满园鲜花同框,并发在朋友圈里引来艳羡。“冰城的夏季如此迷人,我们也要去哈尔滨避暑消夏……”南方网友也被冰城乡村的盛夏美景深深吸引。
  回乡创业 成就寒地芍药“土专家”
  芍药花海中,合作社理事长、“芍药园主”毛兴东正忙碌着,他要在万花丛中挑出最为“独特”的花型予以“标记”,以备移栽。
  毛兴东自小生长在宾县农村,对土地有着特殊情感。1996年,毛兴东从哈市某高校毕业后回乡创业。“不能重走父辈的老路,必须另辟蹊径,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事业。”毛兴东几番思索后,选择了芍药种植。
  种植芍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哈市气候所限,关内的芍药无法在宾县大规模种植。山里的野芍药品种单一、产量很低。为此,毛兴东三番五次前往武汉和济南等芍药产地学习。在那里,毛兴东看到芍药的植株可用于城市绿化,花瓣可制作花茶和香料,种子可用来榨油,根茎还可以入药,市场对于芍药的需求量很大,这坚定了毛兴东在宾县种植芍药的信心。
  2004年起,毛兴东选取宾县当地的野生芍药为母本,再引进外省较具观赏性的芍药品种,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了哈市独有的寒地芍药品种。毛兴东成了芍药栽培的“土专家”,成立了宾县毛家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芍药,共同致富。
  从最初的小小芍药园,到现如今的宾县毛家中草药专业合作社,毛兴东深耕花丛20余年。目前,合作社芍药园的种植面积已达200余亩,培育出耐寒芍药品种200多个,花型也从当初观赏性较差的单瓣型发展成皇冠、金环、绣球和台阁等12种花型。其中,“塞外牡丹”“白玫瑰”等芍药品种为省内独有。
  芍药经济 打造乡村振兴新IP
  伴着芍药花香,头道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芍药村”。如今,合作社芍药园平均每亩年收益可达7000元。
  满园芍药开,八方游客来。芍药种植不但助乡亲们黑土刨金,还带动了产业融合,乡亲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自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芍药节后,合作社芍药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成为宾县乡村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抓住机遇,毛兴东组织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发接待能力,在旅游旺季安排游客直接入住村民家中。游客喜欢吃农家菜、小笨鸡,毛兴东就组织大家养鸡、种菜搞庭院经济。芍药美景+乡村味道,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爱上这座“芍药村”。
  毛兴东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带领村民把小小芍药花做成促进乡村振兴的‘新IP’!”
  为了圆梦,合作社积极邀请乡亲们特别是返乡青年到芍药园学习,带动他们加入到“鲜花事业”中来。为了圆梦,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将建设特色民宿区、打造寒地芍药博物馆提上日程。
  未来,围绕着“芍药文化”建设的特色民宿区,将成为冰城近郊乡村游的新亮点,让游客尽享鸟语花香的田园慢生活。寒地芍药博物馆,不仅可以领略冰城芍药之美,更将成为冰城寒地芍药品种的“芯片库”。
  打造“七大都市”,冰城已蓄力出发。拥抱新的发展机遇,做强“鲜花经济”,擦亮“宾县芍药”这一新品牌,“毛兴东们”的梦想也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