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铁牛”显身手 金秋粮满仓
冰城农户利用先进机械和技术耕种收获,打好农业“有机”“绿色”牌
文章字数:1295
  大型机械在田间收割庄稼。
  本报讯(钱玺勇 记者 郝欣)十月,冰城迎来最美的收获季节。稻米飘香,棒穗金黄,五颜六色的“铁牛铁马”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秋收的“主角”,帮助村民收割庄稼、秸秆还田,加快推进全市秋粮颗粒归仓。
  农业生产全程托管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今年,延寿县万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水稻种植基地迎来大丰收。10月12日,稻田里,十余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车,并把秸秆打碎还田……
  合作社理事长于海龙站在稻田边满脸笑容,他顺手将一粒稻子放进嘴里嚼着,“咯噔”一声,“你看多饱满,初步测算,这块地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又是个丰收年。”于海龙说,虽然今年延寿县遭遇干旱,好在有县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每亩还增产六七十斤,水稻在收割前就收到很多订单。
  “我们还托管了5200亩水稻,乡亲们每年自己掏一小笔托管费,田里的活儿我们全包,大伙儿只等稻子进仓卖钱就行。”于海龙说,合作社购置了28台(套)新型机械设备,实行耕、种、收、烘干、精加工全程机械化作业,还注册了“琦玉”商标,建成了绿色水稻种植基地。
  机械化托管的实惠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合作社的农机手老吴说:“家里12亩田托管给合作社,我又考下了农机驾驶资格证,在合作社里开拖拉机、收割机,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除了提供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单项农业生产服务,还提供农业生产全托管这种“打包式”服务。像于海龙这样有技术、懂市场、有情怀的职业农民成了带头人,他们通过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手段,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你闻闻这稻香,今年又是个好年头。为了防止雨雪天,我每天都会巡查,防止新粮受潮霉变。”在方正县宇涵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晒场上,黄灿灿的新稻子铺成金色“地毯”,合作社理事长李春明正领着社员晒粮。
  “我家的10亩田入了合作社,以前要几天才能干完的活儿,现在只要个把小时。我还在合作社烘稻子、看仓库,工资每月2000多元。”社员马强笑着说。
  李春明表示,像马强这样的入股社员有22户,合作社经营着1100余亩农田,配有30余台农用无人植保机等农业生产机械“硬核”装备。
  稻鱼蟹生态种养
  农户腰包鼓起来
  绿色种植拓展了销路,生态种养鼓了腰包。李春明说:“大型农业机械节省了人力,让乡亲们有更多时间、更大精力琢磨如何提升稻米品质。合作社试验推广稻、鱼、蟹共生互补的有机稻生态种养模式,2018年10月建设稻虾轮作基地300亩,2019年每亩增收约2000元,2020年每亩增收3500元左右。”
  记者在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哈市各区、县(市)都在抓紧晴好天气,充分利用现代化机械抢抓收获进度,将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在握。以延寿县为例,截至10月12日,全县秋收生产各项任务指标完成已过半。全县水稻已经收获64万亩,玉米已经收获33万亩,大豆已经收获21万亩,分别占应收面积的66%、61%和83%。
  同时,在各类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支持下,哈市秋建、秋备土、秋打床、秋防、秸秆处理等也在同步陆续推进,为明年的丰产丰收打下好底子。打好“有机”“绿色”牌,越来越多的冰城农民利用先进机械和技术耕种、收获。冰城农业生产方式更加现代化。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