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养肥黑土地 稳住“压舱石”
巴彦县“藏粮于地”助力农民增收
文章字数:526
  秸秆粉碎还田。
  王天航 本报记者 罗彦坤
  秋收后的黑土地,褪去金衣换“冬装”,开启“黑色越冬”模式。广阔的田野上,随着大马力拖拉机轰鸣而过,秸秆粉碎还田,储备下明年庄稼生长所需的肥料。
  近年来,巴彦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以抓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探索总结适合本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水稻、玉米、大豆亩产连年增长,“藏粮于地”助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这是黑土地上百姓口口相传的骄傲,也是巴彦县“黑土保护第一村”丰裕村的真实写照。今年,该村5000亩大豆喜获丰收,亩产量突破500斤,粮仓里堆起金灿灿的“小山”,双手捧起饱满豆粒,该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丰收的大豆按订单一袋袋装车发运,乡亲们一年的辛苦付出完成变现,下一年生产的准备工作也开始了。乡亲们通过整村深翻耕地、翻埋秸秆“养肥”黑土地,“深翻后的地,土壤透气性更好了,有效保墒后,开春时地温提升快,抗旱抗涝能力强,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于云波说,丰裕村是巴彦县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展示区,以“种地+养地”相结合的理念,已连续5年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全村25000余亩耕地有机质含量较5年前提高了1%,粮食品质与产量逐年都在提升。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