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打造人才高地赋能工业提质增效
文章字数:1709

  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郝雪纯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哈尔滨市工信局加强信念坚定、敢于担当、专业过硬、能堪大任的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才、留才、育才,取得积极成效。
  求贤若渴“引”人才,“洼地效应”全面显现
  哈尔滨市拥有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等高等院校49所,每年培养毕业生超10万人。市工信局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立足发展定位、产业所需、企业所求,招引人才,在每年春秋两季举办“丁香人才周”双选会等活动,深度优化校企合作,2023年组织哈理工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4场双选会,400余家企事业单位5000余个岗位参加选聘,吸引4000余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投递简历3700余份,推动高校毕业生“留下来”、高层次人才“走出来”、科技成果“落下来”,实现工信领域人才供需有机衔接,持续释放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潜力和智力智能。同时,聚焦哈尔滨市工业经济振兴战略部署,深入分析企业招才引才难问题,帮助企业研究梳理人才缺口和急需专业方向,形成全市工业企业人才需求清单,按照专业进行分类,精准推送至国内外相关高校,着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持续为全市工信领域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专业技术引擎,工信人才队伍年龄持续降低、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结构得到整体优化,比拼赶超、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搭台张榜“留”人才,“乘数效应”高效释放
  只有服务好用好各类人才,才能让真才实学者有扎根之心、有用武之地。哈尔滨市工信局坚持人才服务保障与价值实现激励“双轮驱动”,抢抓省人才振兴“60条”和市人才新政“30条”政策机遇,搭建机制,通过领导干部包联企业、项目包保等机会,重点了解企业高端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安居出行、薪资待遇、个税返还等方面难题,有针对性地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帮助人才安心生活、舒心工作,着力营造重才、敬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全市工信领域人才留在哈尔滨、扎根哈尔滨、贡献哈尔滨的干事创业信心热情进一步提升,同时,组织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对创新发展、业绩优良、贡献突出的优秀民营企业高端人才予以表彰,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黄金“18条”等,打造工信领域重点产业领军人才核心“雁阵”,全市工信领域人才围绕重点产业、特色专业和关键领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奋斗热情、创造激情进一步提升。
  千方百计“育”人才,“森林效应”充分厚植
  人才工作的基础在培育,难点也在培育。哈尔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537个,国家级创新载体50余家,产业人才8万余人。市工信局坚持释放科教优势,提升人才培育精度实度,对人才新政进行颗粒化分解,出台支持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高校按全市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学院等,支持高校院所搭建各类实验室和创新平台,持续培养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全市工信领域人才造血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实施工信人才梯队培养,线下赴深圳、上海举办企业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哈举办企业数智化转型培训班,线上组织工信领域企业家参加专题培训,5000余名企业家就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产业“数转智改”等新知识新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实地观摩,全市工信领域人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户,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3户,到实现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零突破,提前7年完成全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规划任务目标,再到全国质量标杆实现零突破,41户企业迈进“国家队”,总数占全省的比重超过六成,哈尔滨市工信局始终坚持德才兼备“风向标”,发挥人才这一“第一资源”优势,坚持人才为要、引才用贤、留才育新,以人才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
  哈尔滨市工信局将持续连接人才引、留、育三“点”成“线”,咬紧新型工业化这块“硬骨头”,着力建设一支规模更为宏大、结构更为合理、素质更为优良、创新能力更为突出的工信人才队伍,高扬人才风帆,把稳人才航舵,点燃人才内核,全力驰骋哈尔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蓝海。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