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冰城之光·好官杜刚”系列报道
人民至上
——心里永远装着群众的新时代公仆
文章字数:1712
  孙姬 石立强 本报记者 姜雪松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总书记的这句话始终是杜刚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直坚守的从政为官之道。
  “I do”是挂在杜刚嘴边的口头禅,意思是“我愿意”。这也是杜刚对别人劝他“别太辛苦了”的标准回复。久而久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爱杜”或者“阿杜”。
  上世纪90年代末,刚参加工作不久、风华正茂的“阿杜”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深知共产党员不是挂在嘴边炫耀的名字,不是高高在上的特权,也不是碌碌无为、庸俗平凡。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事当家事。29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是什么身份,杜刚始终不忘使命初心、坚守为民情怀,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的每一件急难愁盼事,践行着一名心怀“国之大者”共产党员的责任与忠诚。
  拒绝“躺平” 常念“时时放心不下”
  在杜刚身上,从来没有“躺平”二字,只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
  2020年初疫情突袭,身为区委办公室主任的杜刚不推不躲、直面挑战,连续百余天吃住在指挥部。“疫情有事,找杜刚”,坐镇指挥的他成了全区上下抗疫的“总参谋长”。
  2020年初疫情初始,杜刚受命组建区疫情防控转运工作组。对家庭生活困难涉转人员,他经常自掏腰包为群众采买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面对转运常年透析患者,他亲自协调逐人手递手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确保20余名患者的定期透析不间断。
  疫情防控初期,道里产业园区内企业哈尔滨鑫合德包装彩印有限公司遇到生产难题,企业从外地拉运原材料的车辆,在高速路上下不来。杜刚闻讯后,迅速协调卡点交警和交通局等部门共同协商处置。一番思索,他设计出不违反当时防控政策的闭环管理方案,通过封车门保证司机不下车,安排专门人员将车辆带入园区,闭环卸货、闭环带回。其间,连给司机准备食物和尿不湿的细节都考虑周全,确保了原材料及时卸货、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随着各地疫情不断反复,杜刚带队现场指挥密接人群、阳性病例同单元重点人群、中高风险地区返哈人员、新疆返哈学生、转运我省滞留海南人员等转运任务。道里区共转运涉疫重点隔离人员73000余人次,派遣转运车辆35000余台次,未发生一例错漏、一次延误。
  2022年下半年,杜刚一面负责“三站一场”卡口外防输入工作,一面沉在基层研究转运、流调、封控等工作,连续奋战十多天,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有效阻断了新发镇五星村、原种场、民生尚都等疫情传播链,完成了精准封控。
  在农村疫情防控中,杜刚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入村口检查点,这是守护百姓的生命之门。全区42个行政村69个入村检查口,杜刚逐一查看,询问值守人员防疫政策掌握得如何、出入村人员的情况、外来人员的情况、检查点人员能不能吃上饭、晚上暖不暖和等等,直到全部了解完才放心。
  三年来,杜刚始终坚守防控一线,以扎实的管控和日夜的操劳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隔离病毒的坚实堤坝,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过程中,杜刚也付出了极大心血,他的糖尿病复发,每天靠吃药降糖,身体日渐消瘦,头发变得花白。
  挺膺担当 做到“事事紧抓不放”
  心怀人民至上,做事勇于担当。
  担任副区长后,杜刚先后分管城市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这两个领域的信访量居前。据统计,杜刚是道里区接访和化解信访问题最多的区级领导干部,他接访的耐心和细致被众多访民所称道。
  “群众来上访都不容易,不能让他们失望白跑。”面对来访群众,杜刚热情接待,耐心倾听,认真记录百姓的问题和诉求。他总是对百姓说“您别着急,慢点说,我记清楚”“您的事我听明白了,回头我研究解决问题”。
  新发镇二场村因资金紧张,无力支付村民刘某垃圾清运费4.23万元。杜刚了解情况后对工作人员说:“村民辛苦工作这么多年,还指望这些钱过日子呢!咱们要换位思考,多替百姓着想。”在全区财政紧张的状况下,杜刚多方沟通,帮助乡镇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2022年8月,这笔多年的陈欠款一分不少送到刘某手中。
  东明村村民刘猛反映自家土地因水源上移施工被淹,杜刚了解情况后,当场连续打了10余个电话协调有关责任部门和施工单位,勒令限期整改。刘猛激动地拉着杜刚的手说:“杜区长是真正为农民说话的父母官!”
  2021年以来,杜刚包联“大清仓,大起底”信访积案193件,化解81件;(下转第六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