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版
哈尔滨市第五中学教师张昭家庭:
百年教育世家 传承育人情怀
文章字数:1456

  本报记者 周雪莉
  一家四代共12人从事教师工作,从教历时百年。在百年教育世家中,哈尔滨市第五中学教师张昭选择继续与三尺讲台为伴,走上教书育人之路。
  四代人投身教育事业
  从曾祖父张润清、父亲张福音,到姐姐张旭,张昭一家四代共12人从事教师事业,教书育人,从教时间累计近百年。张昭的成长与家庭四代人投身教育一线密不可分。小时候,她看着家人在灯下备课、改作业,第二天上课。当时张昭家位于道里区兆麟街附近,学生平时经常来家里送作业本、问问题,偶尔天气恶劣时还会有留下来吃饭。师生其乐融融的场面,让年幼的张昭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高考报志愿时,她毅然选择师范类专业,毕业后,成绩优秀的她如愿以偿地站在了第五中学的三尺讲台上。
  爱生如子,高徒频出
  作为年级组长,张昭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着以一颗真心感动学生、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生的理念,言传身教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曾获得中学高级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学科骨干教师、市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誉。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张昭从一点一滴做起。2011年张昭的《良好的习惯是人一生取不完的利息》在道里高中学校“专业学习共同体交流”活动中进行交流;2012年,《道里教育》杂志社选中她的这篇文章,出版在《一线交流》栏目中。
  张昭对待学生,视如己出。不仅学生自己有问题来找老师解决,就连学生父母出现问题,张老师都及时调解,帮助家长解决家庭生活难题。学生缺衣少穿,张老师自己出钱帮学生买好;学生住院无人照料,张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帮忙看护;学生家庭困难、有人去世,张老师送去慰问金……宽容和理解使学生感动,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对于张昭班级的工作,家长支持、同学信服,班级学风浓厚,成绩突出。2012年冬天,张老师意外将脚崴伤,但正值学生会考,她只休息两天,第三天就拄着拐杖出现在学生会考的考场。2014年5月,张老师虽然已发烧三天,但仍精神饱满地坚持在班级开完家长会。为了不耽误教学,她在学校附近的社区医院点滴治疗。但病情还是被耽误了,经诊断她得了严重的大叶性肺炎,医生要求她必须住院治疗一个月。在住院期间,她在修养之余,还在处理班级事务,病情有所缓解后,她一边继续治疗,一边管理班级工作。一片苦心终有回报,她所带的班级在期末考试的联考中,获得全优的好成绩。2014年和2015年,面对身体上的不适,张昭还是承担了两个班的教学、一个班的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工作。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没有一丝怨言,她竭尽全力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相信在她的感召下,学校会涌现出更多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
  做青年教师的领路人
  在管理班级的同时,张昭将学年组管理得井井有条。她熟悉了解每一位班主任,对每一位班主任给予关注和指导。她鼓励老师们要发挥团队精神,带动学年各班级共同进步。
  在她的引领下,学年组中频频出现优秀的年轻教师、市区级名优教师,他们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中间力量。学年组中有作课教师,张老师都是与他们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出主意想办法。青年教师在受益的同时,更感受到她的人格魅力。张昭的工作热情也感染着身边的人,学年组各个班级频频获奖,区市级优秀班集体、文明示范班等各种荣誉在年级中不断涌现。
  十几年如一日,张昭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常说:“工作是大家干的,成绩应该属于大家,我所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凭借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挚爱,她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不辍。在张昭心中,教育事业需要传承,曾祖父教育儿孙时曾说过:“非教育不足以启迪民智,非革命不能改革政治”。张家后辈始终走在一条既教书又育人的道路上,直到今天,他们依然选择留在教育战线,坚守他们的教育誓言和初心。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