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尚志市亚布力镇中心学校教师王玉伟:
一名支教教师的乡村教育守望
文章字数:1547

  那一年,王玉伟到大青山学校支教,在破旧的校舍、落后的教学设施的学校里,开启了她教育梦想,这个梦想陪伴她走过几十年。在教育之路上,王玉伟一路播种,一路开花,一路长径留下深深的脚印。
  感动,从一节课开始
  蓦然回首,重温那些往昔,最难忘的是大山支教的经历让王玉伟明确了教育初心。
  那一年,王玉伟到锅盔山脚下的一所农村小学支教,站在校园里,抬头就能望见世界闻明的亚布力滑雪场,而这里滞后的教育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王玉伟看到的是破旧的校舍,落后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不足的教师队伍。那些大山里的孩子,躲在角落里,王玉伟跟他们挥挥手,他们也只是礼貌地朝王玉伟笑笑。老校长看王玉伟的诧异,尴尬地向她解释:“你别怪这些孩子,他们都怕了,这些年,支教的老师一年一换,孩子刚跟老师相处出感情,就分别了,那种滋味很难受。”王玉伟再回头看看那些小脸黝黑的娃娃们,看到他们眼里闪着星星一样的光芒,是期盼,也是质疑。王玉伟下定了决心,不让他们再次失望。
  为了让这里的孩子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除了正常的班主任工作之外,王玉伟还承担了所有年级的英语教学。第一堂英语课上,家长都来听孩子们上英语课,在王玉伟的教育生涯中,她上过无数次公开课,可这样的公开课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家长们是那样兴奋,回去都说新来的英语老师上课可认真了,把孩子都教会了。
  淳朴的乡情滋养着王玉伟,王玉伟跟孩子们课堂上学知识,课后一起去田间地头挖野菜,山间的风,林中的泉,都成为王玉伟的教学素材,她渴望,用平凡的热情点燃更多无限可能的生命。
  执着,从一个孩子开始
  学生晓民便是王玉伟要“点燃的生命”之一。他不爱说笑,总是一副满腹心事的样子,他会偷偷在王玉伟饭盒里放几条小炸鱼,也会和同学大打出手,拳脚相向。在晓民的一次逃课后,王玉伟决定走进他的家中寻找答案。
  当王玉伟走过那条弯弯的山路,来到青顶子村他的家。一间屋子里除了锅灶、一铺炕,就只有地中间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了,家里只有姥姥,模糊的沟通中,王玉伟只听出孩子在山上收庄稼。
  顺着老人所指的路,王玉伟踏着泥水寻去,远远地看见一抹瘦小的身影在田间挥舞镰刀,那一刻,泪水模糊了王玉伟的双眼,王玉伟跑过去,抢过他手里的镰刀,他倔强地背过身,不跟王玉伟说话。王玉伟知道,这个孩子自尊心强,不愿意让王玉伟看到这一幕。王玉伟拽着他的手,把他领回学校。晚上,王玉伟跟晓民远在国外的妈妈通了电话,彻夜长谈,她看到作为老师的王玉伟不放弃,再难也会想办法。第二天,孩子来上学了,他笑了,王玉伟却哭了……
  坚守,从一群孩子开始
  几年后,由于工作需要,王玉伟被调回镇里的小学,又挑起了新一年班主任的担子,这个担子一挑就是六年。
  在不断追梦的路上,王玉伟奉献着青春和汗水,同时也收获着成功和喜悦。孩子们爱运动,她就变成运动达人,孩子们爱踢足球,他们每场球赛王玉伟都去看……考试进步了,她会奖励一个拥抱;犯错误了,“惩罚”他们为班级做一件好事。
  上网课的日子里,王玉伟更加细心对待孩子们,发现学生有消极情绪了,王玉伟就在课堂上多表扬,在电话里多谈心,去触摸孩子心底,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双减”路上,王玉伟和孩子们一同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师生共同创编实践类作业,牵着他们的手,一路走向希望和美好。
  忙碌的生活看似疲惫,王玉伟却乐在其中,因为这就是为师者的幸福。
  守望幸福,愿将来胜过往
  当新冠疫情一次次肆虐袭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王玉伟奋不顾身,冲在前面。流调、站岗值守、核酸信息录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在她化身大白的时候,会常常遇见前来做核酸的家长和学生,在孩子跟王玉伟的眼神对视的那一刻,王玉伟看到他们眼里的亲切、惊喜和敬佩。
  守望是一种源于心灵的温度,王玉伟愿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者,守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将执着的信念托向更加高远的蓝天!
  本报记者 周雪莉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