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冰城良种赋能“希望的田野”
哈尔滨突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推广优良品种应用,努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文章字数:1513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技术攻关。
  张海丹 本报记者 郝欣文/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盛夏时节,阳光热烈,稻田进入生长关键期。水稻出穗开花了,站在延寿县加信镇水稻种植基地的田埂上,满眼碧绿,一阵微风吹过,摇曳的水稻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清新的米香随风萦绕,沁人心脾。“今年种植的全是咱‘哈粳稻’系列的新品种,选好种,育好苗,收成差不了。”守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稻田,稻农眼里闪动着丰收在望的喜悦。
  “食为政首,种稳粮安。”哈尔滨是产粮大市,也是用种大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嘱托,突出种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推广优良品种应用,让“好种子”带来“好收成”,努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攻关不怕“卡脖子”
  为“中国饭碗”打造坚实基座
  位于宾西开发区的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大楼地下一层,是一个常年处于低温的地方,在记者眼里这是一个神秘所在,这就是“垦丰种业”的种质资源库。
  “宝贵!”企业大豆研究院院长胡喜平用这个词来形容资源库。“我们必须精心珍藏这些种子,它们是农作物育种的宝库。”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种质资源库建设、生物育种科技攻关、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公司早在2016年就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库存容量可达40万份、技术全国领先的种质资源库。目前一期工程共保存各类种质资源9万余份,完成评价种质资源5万多份。”胡喜平告诉记者。
  增加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保护、保存抗病、抗虫、抗逆等方面优良基因的同时,“垦丰种业”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科学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增产、提质、更适宜黑土地……越来越多的作物新品种播撒在试验田里。
  今年,胡喜平率领团队研发了7年的大豆新品种“龙垦3092”全面推广上市。这个大豆新品种产量高、秆强、商品性能好、抗病性强,蛋白质含量达到40.63%,亩产量实测达到302公斤。“产量好、成色好、销路好!”种植户给出“三好”评价,这是对研发人员最好的褒奖。
  近年来,依托“垦丰种业”,省、市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哈尔滨着力开展重大品种创新攻关,加快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展现在冰城大地上,为“中国饭碗”打造最坚实的基座。
  强化良种繁育推广
  让“好种子”带来“好收成”
  “市农科院繁育的‘哈粳稻’系列香稻品种,特别适合咱们延寿县这样的第二积温带县域种植。它分蘖力强、抗倒伏、抗病。就拿‘哈粳稻6号’来说,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在132天左右,平均公顷产量可达8401公斤。”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上,市农科院粮经分院院长于清涛带来的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让延寿的“新农人”们眼前一亮。
  “好种子”带来“好收成”。宋志忠是第一批尝到甜头的“新农人”,他掌舵的延寿县嘉禾春天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几年前开始与市农科院合作,大面积种植“哈粳稻”系列香稻品种。“口感好,不回生,米饭出锅满屋香,特别受江浙一带的消费者欢迎。”宋志忠说,优质稻米品种为合作社带来大把订单,社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种子的力量”。
  以选育更适宜寒地黑土的“高附加值优质香稻品种”为目标,于清涛率领研发团队,在扎根海南南繁硅谷2000多个日夜里,共完成配置杂交组合1200份、累计收获世代材料7500余份、收获稳定优异品系210份,培育出“哈粳稻4号”、“哈粳稻6号”、“哈粳稻8号”、龙洋系列、方香系列等十多个品种。截至目前,“哈粳稻”系列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万亩。(下转第五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