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雨人”:风雨中守护“城市血管”
文章字数:1822
清污排水。
■本报记者 赵婧一 王元丹文/摄
6月,哈尔滨频降大雨。每一场雨来临,他们都逆行而上,上千个“橙色”的身影出现在街头,水不退、人不撤,他们是城市排水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形象地称自己是城市“追雨人”。
一年四季,不分晴天还是雨天,他们始终在路上,清淘养护、设施维修、抢险排涝,确保雨污水井的畅通,保障安全出行。
以雨为令
疏通城市地下管线
“预计未来6小时,哈尔滨主城区及各区、县(市)有雷雨大风天气,阵风8~9级,并伴有雷电、冰雹、短时强降水……”13日上午10时,道里区滇池路路段,一辆辆工程作业车早已就位,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的工作人员一刻都没有停下,反复检查井口,清理垃圾,打开井箅,迎接即将到来的降雨。
张振泽和队友们对辖区雨水井完成布控后,才有时间和记者聊天。进入汛期,他们时时都要关注天气预报和工作群消息,“我们现在是全员24小时待岗,手机保持畅通。如果天气预报有雨,就要早早去点位巡视,特别是易积水路段要架设警示架,打开井箅,确保雨水排畅。”
15时30分许,下起了小雨;17时30分,雨越下越大,辖区位于坡下区域的四方台大道桐楠格领誉小区附近路段排水缓慢。赶上晚高峰车流量大,张振泽和队友决定下车步行,顶着大雨赶往现场处理,视线因雨水变得模糊,可仍方向坚定。22时后,雨渐渐停了,逐一巡查清理井口的垃圾,直到深夜12时,张振泽才和队友换班回到单位休息。
连日多雨。趁着不下雨的时候,张振泽带领班组的12名队员,抢时间对辖区近千个雨污水井,约300公里雨水污水管线进行逐一清掏、养护。“雨大而急时,绿化带里的泥土和落叶,还有街道上的垃圾会被水冲进井里形成淤泥,造成井口堵塞,影响雨水正常收集,一定得赶在下一场大雨来临前清掏干净,保证雨天过水量正常。”张振泽说,这项工作是每场大雨过后都要做的。
排水管网好比城市的“血管”,肩负着收集、输送城市雨污水的重任,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之一,可以说是城市重要的“地下生命线”。做好雨污水管网的排查、养护工作,确保雨污水井清污到位、排水顺畅,是排水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现场布置工作的何家沟流域排水分公司副经理姜国军告诉记者,“从本月6日至今,为了能在下雨第一时间赶到点位,小张基本就住在单位。”旁边的张振泽连忙解释:“单位同事都这么拼,再说我还没成家,负担轻,多干点是应该的。雨量大时,我们负责内勤的女同事们也冲到一线,确保各巡视点位都有人值守。”
日清淤泥六七吨
师徒接力成为管网“活地图”
33岁的张振泽是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何家沟流域排水分公司运营二中心清掏养护班的一名组长。从部队转业后,他从事排水工作近4年,跟着老师傅从零学起,清掏养护、设施维修、抢险排涝,在师傅手把手的传授下,他也能独当一面。
如今,师傅已退休,张振泽接过师傅的“接力棒”,他告诉记者,污水井下井深掏,有时候一天就要清掏几百桶泥,约有六七吨重。如果不戴口罩,污泥随时可能溅到嘴里。“我挺喜欢这份工作的,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努力换来雨水排畅,大家安全出行,感觉挺自豪的,脏点儿累点儿也值了!”
“‘苦脏累险毒’是这行工作的特点,每天沿街巡查2万步都很平常。”姜国军说,年复一年,重复的工作需要极大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张振泽对辖区路况十分熟悉,街道名倒背如流,点位了如指掌。每次指挥中心发来排查点位,他都能带领队员第一时间精准找到,及时进行处理,“他就是我们的‘活地图’。”
网格管理
气象预警30分钟内完成布控
记者从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排水事业部了解到,为确保城市排水畅通,在冬季对全市大型雨污水方渠、管渠进行集中清掏维护;3月份天气转暖后,对全市约41800个雨水井“启封”、疏通,清掏中小型管渠,确保雨汛期发挥最大作用。像张振泽一样,只要城市突降大雨,我市排水部门就有近千名“橙衣人”以雨为令,走上街头排水。按要求,降雨前1小时,抢险人员、设备到达辖区易涝点位。主城区内的易积水路段与风险点位,均有排涝人员坚守作业,直至积水排除,道路通畅。
此外,针对城区防内涝应急,市水务部门采取重点点位盯防制,细分网格化管理。每场雨来临时在气象预警发布30分钟内,对城区各点位完成布控。同时,哈尔滨水务集团调度指挥中心与城管应急指挥中心系统部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第一时间锁定积水区域,为排涝指挥工作提供支持。
面对一场场突如其来的降雨,“张振泽们”义无反顾地迎上去,在暴雨中坚守排涝一线。因为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城市安全出行,他们的坚守是城市管网正常运行最坚实的保障。
■本报记者 赵婧一 王元丹文/摄
6月,哈尔滨频降大雨。每一场雨来临,他们都逆行而上,上千个“橙色”的身影出现在街头,水不退、人不撤,他们是城市排水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形象地称自己是城市“追雨人”。
一年四季,不分晴天还是雨天,他们始终在路上,清淘养护、设施维修、抢险排涝,确保雨污水井的畅通,保障安全出行。
以雨为令
疏通城市地下管线
“预计未来6小时,哈尔滨主城区及各区、县(市)有雷雨大风天气,阵风8~9级,并伴有雷电、冰雹、短时强降水……”13日上午10时,道里区滇池路路段,一辆辆工程作业车早已就位,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的工作人员一刻都没有停下,反复检查井口,清理垃圾,打开井箅,迎接即将到来的降雨。
张振泽和队友们对辖区雨水井完成布控后,才有时间和记者聊天。进入汛期,他们时时都要关注天气预报和工作群消息,“我们现在是全员24小时待岗,手机保持畅通。如果天气预报有雨,就要早早去点位巡视,特别是易积水路段要架设警示架,打开井箅,确保雨水排畅。”
15时30分许,下起了小雨;17时30分,雨越下越大,辖区位于坡下区域的四方台大道桐楠格领誉小区附近路段排水缓慢。赶上晚高峰车流量大,张振泽和队友决定下车步行,顶着大雨赶往现场处理,视线因雨水变得模糊,可仍方向坚定。22时后,雨渐渐停了,逐一巡查清理井口的垃圾,直到深夜12时,张振泽才和队友换班回到单位休息。
连日多雨。趁着不下雨的时候,张振泽带领班组的12名队员,抢时间对辖区近千个雨污水井,约300公里雨水污水管线进行逐一清掏、养护。“雨大而急时,绿化带里的泥土和落叶,还有街道上的垃圾会被水冲进井里形成淤泥,造成井口堵塞,影响雨水正常收集,一定得赶在下一场大雨来临前清掏干净,保证雨天过水量正常。”张振泽说,这项工作是每场大雨过后都要做的。
排水管网好比城市的“血管”,肩负着收集、输送城市雨污水的重任,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之一,可以说是城市重要的“地下生命线”。做好雨污水管网的排查、养护工作,确保雨污水井清污到位、排水顺畅,是排水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现场布置工作的何家沟流域排水分公司副经理姜国军告诉记者,“从本月6日至今,为了能在下雨第一时间赶到点位,小张基本就住在单位。”旁边的张振泽连忙解释:“单位同事都这么拼,再说我还没成家,负担轻,多干点是应该的。雨量大时,我们负责内勤的女同事们也冲到一线,确保各巡视点位都有人值守。”
日清淤泥六七吨
师徒接力成为管网“活地图”
33岁的张振泽是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何家沟流域排水分公司运营二中心清掏养护班的一名组长。从部队转业后,他从事排水工作近4年,跟着老师傅从零学起,清掏养护、设施维修、抢险排涝,在师傅手把手的传授下,他也能独当一面。
如今,师傅已退休,张振泽接过师傅的“接力棒”,他告诉记者,污水井下井深掏,有时候一天就要清掏几百桶泥,约有六七吨重。如果不戴口罩,污泥随时可能溅到嘴里。“我挺喜欢这份工作的,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努力换来雨水排畅,大家安全出行,感觉挺自豪的,脏点儿累点儿也值了!”
“‘苦脏累险毒’是这行工作的特点,每天沿街巡查2万步都很平常。”姜国军说,年复一年,重复的工作需要极大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张振泽对辖区路况十分熟悉,街道名倒背如流,点位了如指掌。每次指挥中心发来排查点位,他都能带领队员第一时间精准找到,及时进行处理,“他就是我们的‘活地图’。”
网格管理
气象预警30分钟内完成布控
记者从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排水事业部了解到,为确保城市排水畅通,在冬季对全市大型雨污水方渠、管渠进行集中清掏维护;3月份天气转暖后,对全市约41800个雨水井“启封”、疏通,清掏中小型管渠,确保雨汛期发挥最大作用。像张振泽一样,只要城市突降大雨,我市排水部门就有近千名“橙衣人”以雨为令,走上街头排水。按要求,降雨前1小时,抢险人员、设备到达辖区易涝点位。主城区内的易积水路段与风险点位,均有排涝人员坚守作业,直至积水排除,道路通畅。
此外,针对城区防内涝应急,市水务部门采取重点点位盯防制,细分网格化管理。每场雨来临时在气象预警发布30分钟内,对城区各点位完成布控。同时,哈尔滨水务集团调度指挥中心与城管应急指挥中心系统部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第一时间锁定积水区域,为排涝指挥工作提供支持。
面对一场场突如其来的降雨,“张振泽们”义无反顾地迎上去,在暴雨中坚守排涝一线。因为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城市安全出行,他们的坚守是城市管网正常运行最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