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由洪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一论述指明了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视察期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以特色文化旅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振兴发展。国际国内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在经济弱复苏的预期下,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引领消费复苏的先锋领域。2023-2024冰雪季哈尔滨火爆“出圈”,被中宣部评价为“现象级舆论‘顶流’”。当下,拓展延伸冰雪热度溢出效应,紧抓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契机,哈尔滨市亟待做好特色文旅大文章。
以文塑旅
文化建设为旅游发展“铸魂”
随着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已经发展为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的一种业态。尤其是去年以来旅游井喷式恢复,带动的地方文化“出圈”,使得文化铸魂旅游的价值和功能愈发凸显。
文化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注意力。文化的差异性是使游客形成注意力和吸引力的核心,地域文化是重要的地域旅游资源,通过对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和旅游活动内容,形成独特品牌,进一步形成地域旅游核心吸引力。
我市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的文化赋能之路还需走深走实。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游客最感兴趣的“冰雪+”活动调研数据显示,游客对现代冰雪文化和中国传统冰雪文化的兴趣最高,占到参与调查者的26.7%,冰雪运动项目占15.8%位居第二,影视、动漫、游戏占14.5%。这说明游客对独特冰雪文化以及冰雪文化衍生品的需求不断增强,城市冰雪文化意境氛围、冰雪文化精神、冰雪演艺、充满地域自然和文化内涵的冰雪文创已经成为新时代冰雪旅游吸引物。
文化优化旅游体验感,提升游客满意度。近年,打卡、亲子、研学等业态火爆,体现出旅游的目的性越来越强。沉浸式、定制团等成为旅游新常态,文化体验越来越成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价值追求。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以文化体验为主要动机的旅游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占比达40%。在我国最明显的就是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过去少有人问津的场所,现在也成为文旅消费的热门。
我市地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事业基础较好,深入挖掘高品质的文化来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提升游客满意度势在必行。将文化渗透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中,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主题宾馆、主题民宿、主题演出、主题景区、主题夜间秀场等业态,赋予旅游场景化、故事化、情景化和数字化的文化表达,优化游客体验感,增强互动和消费刺激。
文化增强旅游获得感,培养游客忠诚度。以前,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联系只停留在产品或服务的体验上,随着旅游行为的结束而终止。现在,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是一种开放的联系,旅游行为虽然结束了,但是推介、建立纽带等根植于获得感的行为会在行程结束后影响重复购买和正面或负面的宣传。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能让游客通过记忆、联想、审美、思考等活动实现思想意识上的触动,提升旅游活动的获得感,提升旅游发展的时代价值和综合效益,也是旅游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哈尔滨“友好型城市”的品牌宣传,正是因为关注了游客旅游功能需求向情绪需求转变的成功营销。未来,还需在多领域挖掘文化潜质,形成我市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体系,通过情感联系来助推我市城市品牌的树立。
以旅彰文
旅游发展为文化建设“拓路”
旅游作为人类的异地体验活动,既是文化习得方式,也是文化生产方式,还是文化传播交流方式。“旅游带火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时至今日,文化遗产的“旅游式活化”已成为普遍现实。
旅游拓展文化建设共享的路径。以往,文化建设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流动性和拉动作用正改变着城市文化建设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其中,旅游发展带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效果最明显。过去,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存在普遍的二元对立认识,将文化遗产等同于“隔绝式保护”和“库房式保管”,旅游发展等同于“过度商业化”和“旅游式破坏”。当下,通过旅游式活化,文化遗产在系统性保护前提下,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共享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
2024年春节期间,我市各类博物馆游客到访98万人次,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街区客流量399.6万人次。我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6处,各类文化遗址、古墓葬、碑刻、纪念性建筑等1000余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项。我市亟须利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的契机,对高品质文化遗产进行“可参观性生产”转化为游客可见、可感、可知的旅游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渠道、是平台、是桥梁,旅游所推动的文化交流是全球的、全民的、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是互动的、有反馈的,影响面更大,传播更广。
“尔滨”“讨好型城市”“北境之城”已成为我市的新名片。在亚冬会带动下,冰雪之城、“双亚冬之城”、“奥运冠军之城”也必将熠熠生辉,随着音乐血液、红色基因、千年文脉等隐形文化在科技和艺术赋能旅游中实现显现化。“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游客在一条条街道、一幢幢建筑、一次次展览、一场场演出、一幅幅场景营造中感受并传播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的成果,为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书写哈尔滨篇章。
旅游彰显文化建设自信自强的价值。从社会文化价值看,旅游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意义,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突出作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旅游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023-2024冰雪季,83.96万人次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万人合唱《歌唱祖国》,砂糖橘—蔓越莓南北一家亲,都体现了旅游彰显我市文化建设的深层价值。在推进向北开放新高地、世界级冰雪旅游胜地、冰雪经济高地和国际冰雪合作示范区建设中,旅游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需要政府、产业、市场和社会各界等付出大量努力,从而推动我市文旅深度融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