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为国铸重器 拓展新“江湖”
文章字数:1474
  (上接第一版)经过近四十年不断的科研创新和技术引进,哈重型已研制出7大类、85个品种、180个规格的产品。今年一季度,哈重型创造工业总产值4035万元,同比增长12%。
  再次穿越周期,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像许多老国企一样,今年71岁的哈重型也经历过起起伏伏的“生命周期”。
  上世纪90年代末,哈重型用日元结算的一个特大项目忽遇日元贬值,企业陷入困境,曾走到过想挂牌出售的破产边缘。几代老工人、老厂长为守好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将企业一步步从谷底拉出重新赢利而努力拼搏。其间,哈重型经历过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直到2019年,哈工投集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哈工投权属企业的哈重型通过改革精减了机构和人员,仅中层干部就从39人减少到现在的13人。“现在100人能干出过去200人的活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一线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122名员工的人均产值从2019年前的4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60万元”,哈重型董事长张锐说。
  “告诉食堂,晚上多备几个菜,工人加班好几天了”,张锐董事长悉心地关心工人的一餐一饭。张锐在哈重型工作了30年,从普通工人一步步走到领导岗位。53岁的他爽朗的笑容、梗直的作派,无不彰显着老工业基地产业工人那股百折不挠的硬气劲儿。
  “员工要吃饭,企业要发展。我们还有3000多名退休员工要养活。现在许多工人旺季都是加班到8点才下班,我脑子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必须让企业每天都有生命力。”提起企业的生命力,张锐董事长浑身都是劲儿。
  53岁工人李建国是哈重型结构分厂下料工,自1989年开始就在哈重型工作。在哈重型不景气时,李建国为了生存曾离职过4年,现又重回哈重型。李建国深深感受到现在的企业与他离职时相比最大变化就是工作节奏快了、收入提高了。此前,哈重型有好多年的工资水平都是同行业最低。家有喜事精神爽,“我现在是‘两头看不到太阳’,每天到家都是晚上8点40分,早上6点40分就出门了。”说起工作李建国乐此不疲。
  探求最优解法,全球化里谋增量
  在成本上涨、世界经济下行的当下,近两年来哈重型接二连三遭到冲击。
  历史遗留的一个个沉重包袱,哈重型都要一一扛着、化解;铁矿石价格上涨造成原材料成本增加;订单量最大的冶金行业对重机的需求萎缩……雪上加霜的是,一些周边行业企业纷纷涉足哈重型所在的散料装卸机械领域。就在今年,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100亿元启动建设装卸设备智能化生产基地。
  加大营销力度、降本增效、优化设计……凡此种种,这些克服困难的常规动作,哈重型一个都不能少。哈重型从内部挖潜,从上到下人人都在算账,每承接一个大项目,都进行内部揭榜挂帅,各部门上报项目设计、预算,哪个部门的设计最优、预算最合理就给哪个部门总包,“包”之前先交保证金,项目完成得好企业会给奖励。
  在技术创新上,哈重型持续加大对圆型料场、皮带系统、斗轮机智能化的研发,与多所高校合作,逐步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哈重型利用先进的数智化IT技术搭建了现代化科技研发平台,选用国际先进的多维设计软件,实现产品的概念化设计、有限元分析、预装备、干涉检查和机构模拟分析,使产品性能、结构更加合理。
  在2000年以前,哈重型一直苦于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只能依赖于中间商接一些外贸单子。为了能融入国际大循环,在全球化里谋增量,哈重型经过不懈努力,于2000年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可以独立出口产品,印尼新OBI镍铁项目等多个项目就是哈重型直接与外商签订的合同,此举进一步扩大了哈产大国重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如今,哈重型的企业附加值越来越多:老字号+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示范+中国唯一散装物料装卸机械国产化生产基地……几乎每两三年就增加一个加号的哈重型,不断探求哈尔滨老国企的最优解法。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