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哈尔滨市2022年度改革创新奖案例介绍
(15个)
文章字数:8123

  构建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在我市大学大院大所周边规划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圈,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全面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打造“创新引领之都”、建设“创新龙江”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考虑我市高校院所科教资源分布、区域发展需求、产业发展方向、基础配套条件等因素,重点规划环哈工大、环哈工程、环黑科大、环哈兽研所4个创新创业生态圈。坚持尊重规律、稳扎稳打、量力而行,一圈一案、分期分批、示范建设,按照城区、校(院、所)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休闲景区“五区”融合,政、产、学、研、用、介、资“七方”协同联动的模式推进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明确各生态圈建设的主导产业,打造高品质创新创业社区,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集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把各个生态圈打造成为环境优美、配套完备、业态多元、商业繁荣、价值凸显的“创新引领之都”示范先导区。
  2022年9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指导意见》(黑政办发〔2022〕51号)正式印发,我市4个创新创业生态圈作为首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持续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迭代升级
  市住建局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住建局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迭代升级,工程建设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前三个季度“擂台赛”中,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连续3次获第一名。
  减化审批时限和环节,增加企业便利度。全面实施“减放并转调”,从发改立项到竣工验收至不动产初始登记,全流程在线审批,审批材料数量平均精简43.35%,审批时限压缩至10至42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项目城市基础实施配套费标准调整为零,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函缴存比达92%。
  推行主题式审批服务,提高企业满意度。分类分级编制57个主题式流程,全口径购买第三方审图机构联审,每年为企业节约资金2000万元。创新“无差别受理”服务,前台一个窗口受理,后台要件全程线上流转、并联审批、联合服务。实现资规“多测合一”、工改审批、不动产登记等多个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全流程传递,多项工作系统集成办理。
  同步办理补证与执法,提升审批加速度。在全省率先试行分阶段核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全力促进省百大项目、省市重点工程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从项目取得用地到房屋不动产初始登记所有审批10个工作日完成,实现环节最少、流程最优、用时最短的极简审批,最大限度为建设工程争取有效施工期。
  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市教育局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加快升级,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愈加紧迫,职业教育作为最贴近产业的教育类型,其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年初以来,市教育局聚焦区域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导、高水平大学和职业院校为支撑、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紧紧围绕“4567”现代产业体系与数字经济、冰雪经济、生物经济、创意设计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着力实现职业教育制度创新与人才培养供给侧、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对接。高标准搭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信息共享,促进新型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和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建立。完善共同体内部决策、治理结构和运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产教融合质量保证体系。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作,有效盘活校企资源,进一步延伸产业、师资、信息、就业等合作链条,加速形成特色显著、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的优势产业群。
  目前,全市已建立涵盖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国防工业、先进制造业、电子商务、绿色食品和文旅创意等7个领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吸纳中高职、本科院校40所和规模以上企业339家,市属中职学校平均就业率达93%。
  全面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
  市公安局
  长期以来,公安局机关机构臃肿、职能交叉、权责不明、人浮于事问题突出,基层派出所资源配置失衡、管理机制缺失、阵地管理失守、基础工作撂荒问题严重。今年3月,市公安局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大力推进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用警务效能提升助力基层治理增效。
  坚持动真碰硬,直面难点痛点,市公安局科学论证仅用1个月时间,强力推动市、区县两级2771名警力下沉派出所,将城区(城镇)派出所由160个整合为150个,累计投入派出所建设资金1.3亿元,高标准建设140个综合指挥室,因地制宜建成1149个社区警务室,强力解决基层警力分散、保障不够等突出问题。
  持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做专社区警务队,为1317名社区民警划定社区“责任田”,在社区开展基础摸排、矛盾调处、隐患排查等基础工作,使基层治理和警务前移相互融合;做强案件办理队,与刑侦、经侦、食药环侦等专业警种捆绑作战、协同配合、高效联动,实现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好控发案;做精综合指挥室,以“1+1+3+3”模式配齐综合指挥室警力,实现“一体接报”“一网融合”“一键指令”的扁平化指挥,大幅提升基层派出所警务资源使用效率和合成作战能力。
  “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以来,全市警情同比减少12.1%,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38.59%,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提高51.6%,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到97%,社会治安呈现良好态势。
  探索试行“交房即交证”不动产登记服务跑出新速度
  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事务中心
  市不动产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聚焦新建商品房“房易交、证难拿”问题,在省内率先开展“交房即交证”改革,实现“开发企业向购房人交付房屋的同时交付不动产权证书、购房人持证入户”全新服务模式。5月27日,首个试点项目如期进户发证,引发良好社会反响。
  探索推进“跟踪驻场”1.0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协调住建、资源规划、消防、属地街道办等部门创新举措,跟踪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完善外部条件,合力破解改革试点中遇到的难题。派出不动产服务小分队在试点项目现场进行登记服务,让老百姓在拿到入户钥匙的同时,拿到不动产证书,实现带证入户。
  延伸开展“不动产+开发企业”网端办2.0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将“不动产+N”服务延伸至开发企业,将居民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嵌入到开发企业入户流程,为企业开辟网上授权端口,直接受理居民办证申请。陆续在道里区、香坊区、南岗区选择4个项目,扩大试点范围,直接受益群众达到4000余户。
  开发升级“云办证”3.0服务模式。依托“全程网办”服务,开启“不动产+开发企业”服务新模式,购房者只需通过一部手机,即可在交房现场线上申请、线上缴费、领取不动产权证电子证照,实现全流程线上“云办证”。购房者可现场打印纸质证书或选择证书邮寄服务,实现办证“一次不用跑”,交房和拿证之间“零时差、零等待”。
  数据赋能便民利企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市营商局
  市营商环境局坚持以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为统领,以政务数据归集共享为目标,以群众办事需求为抓手,持续打破信息数据孤岛,打通部门、制度壁垒,推进数据建设和赋能应用,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加快数据共享,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省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服务覆盖市、区县(市)、街道乡镇,打通省市专网系统45个,向全市141个部门提供数据共享应用1146个,在市政务服务网开通要件核查核验4.8万个,归集数据资源247类,可调用数据达百亿量级。让数据多跑路,办事服务累计使用数据5300万次,推出联办“一件事”144个,跨省通办事项174个,大幅缩减办理时限和环节。“创业安家智图”为企业百姓提供辅助决策信息百余万次,“网点大管家”为群众提供各类政务服务网点信息状态,不动产登记、保障性资格审查、出入境信息核验等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企业开办直通车2.0”已办理6万余户,平均用时114分钟,以强化数据赋能,跑出服务新速度。
  打造保险(金融)综合服务联合体
  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内,部分企业保险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保险公司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不健全不充分等,已成为困扰自贸区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聚焦“难点”、打通“堵”点,以展鑫金融产业园、哈尔滨新区金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为常任秘书长单位,联合区内8家头部保险企业、6家战略合作伙伴,创新成立保险(金融)综合服务联合体(试点)。通过制定试点方案及管理办法、定制个性化服务,扩大保险服务领域、拓展保险服务内容、加强保险服务供给、延伸保险服务链条,着力让保险有效防控风险蔓延,为中小企业舒困解难。
  联合体(试点)开展以来,积极探索实施“保险(金融)+数字科技+专业服务”等新载体和新模式,在人才信息、研究会诊、矛盾调解等方面融通联动,推出了“新区公厕责任险”“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充险”“农用植保多旋翼无人机保险解决方案”“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流程分担投保方案”等一批新险种或新方案,形成了服务保障民生、降低企业成本、助力区域发展的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模板。未来,联合体(试点)将持续践行“全域保险”+“保险全产业链”的“两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链式思维牵引“两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平房区委、哈经开区党工委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以雄厚的产业基础牵引服务发展,以服务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两业融合”,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强势互补新模式新路径,相关做法被国家发改委推广。
  强化链式发展,夯实“两业融合”基础支撑。以制造业实体企业为主体,找准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固链工作方向,由二产向一、三产拓展,由制造向前端研发和后端服务延伸,产业链汇聚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推进数字赋能,提升“两业融合”内在竞争力。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实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打造龙哈工业云平台、东北基因创新中心、龙江智能产融综合服务平台等重点平台,成立“数字国企”哈尔滨数字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用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产业生态,促进“两业融合”高效发展。着力培育构建协同制造平台,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两业深度融合提供了高效快速的联通能力和支撑服务。目前,哈经开区公共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第三方物流等机构达到230家以上。
  2022年前三季度,哈经开区GDP同比增长5.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2、2.3、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9%;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7.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1.1%。
  创新实施“四大战区”招落服协同机制
  道里区委
  道里区创新实施项目招落服协同机制,依据产业功能定位,将全域划分为“四大战区”,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高水平招商、一流营商新路子,为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道里实践。今年以来,实现签约项目6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签约额526.4亿元,政务服务网办率、跑一次率、不见面率、即办率均列全市最优。
  重塑招商引资新格局。以“战区”为单元,重塑招商架构、功能定位、产业链条,压实招商责任,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层级,构建项目引进、落地、推进一体化服务体系,激发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跑出项目落地新速度。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深化“招落一体”服务机制,根据项目诉求“一企一策”给出解决方案,推动项目落地和资源供给一一对应、同步推进,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四大经济”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全链条对标“全国最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道里好办事”品牌,全力推动招引项目落地审批服务提质增速。
  构建服务企业新生态。开展“惠百策、减百程、走百企、答百问、献百言、联百姻”优化营商环境“六百”行动,推行专班包联服务企业机制,搭建要素资源供需对接平台,构建服务企业生态圈,确保企业反映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时限、个个能落实。
  建立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统计监测制度
  市统计局
  市统计局围绕落实省、市大力发展“四大产业”新引擎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有效反映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发展趋势的统计监测制度,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可靠参考依据。
  我国关于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统计监测方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市统计局大胆创新、敢闯敢试,立足现有条件,打破产业、行业界限,在深入了解国家、省、市关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的发展规划基础上,充分考量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构建起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统计监测框架。
  创新统计调查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测算出数字经济核算必需的参考数据,明确数字经济监测对象和范围、监测内容和方式,力求科学、全面反映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结构。科学划定生物经济七大领域细分行业,采用企业调查评估法和数据全面测评法,力求统计监测符合我市生物经济产业基础、现实条件,并能够据此研判生物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在省统计局支持下,初步建立我市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研究制定了一套全市统一、科学有效的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统计监测方法。
  示范创建“红色物业小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市委组织部
  针对城区内小区物业不同程度存在的管理乱、服务质量水平偏低、业主投诉居高不下等问题。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联合市住建局启动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小区”建设行动,在全市选建示范点100个,通过清单管理、实地察验、督导检查、通报排名等方式,推进“红色物业小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制定出台涵盖管理服务、考核评价等5个体系67项指标的《哈尔滨市“红色物业小区”建设规范》,积极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在“红色物业小区”示范点成立各类党组织161个,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驻街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建联动机制,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换为基层治理效能。
  完善畅通群众诉求、服务推进、结果反馈流程,梳理形成业主提出、网格巡查、历史遗留等5方面9类工作清单,实行群众满意度评价和一票否决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0余件。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红色物业小区”物业企业坚决扛起社会责任,主动作为、积极行动,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市首批“红色物业小区”示范点物业费收缴率和业主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业主投诉率明显下降,呈现“一升一降”良好态势。到2024年底,实现“红色物业小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先行先试打造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新区党工委
  作为全省唯一“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哈尔滨新区坚持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探索教育治理新模式,着力解决基础教育数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队伍不强和国家级新区的定位极不匹配等问题,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3113”教育改革新模式加速构建。纵深推进“三级”事权清单运行机制、中小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价改革、基础教育学位建设和保障机制改革,探索推行新型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改革和引进知名教育品牌办学模式改革试点,赋能人才动力、激发办学活力、发挥社会合力,促进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等用人机制,加快实施星级教师培养计划,推行高端人才引进机制。深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建立“课程、教学、研培、评价”机制,一体化推进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倾力打造从“一节好课”到“一所好学校”到“区域好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路径。
  2022年,哈尔滨新区共吸引全国名校长、名教师、名校毕业生734人来新区从教,基础教育学校在校生数量增长约3000人。
  用工找活上“来活儿” 市人社局搭建灵活就业服务公益性平台
  市人社局
  市人社局着眼解决“零工想干能找到活,雇主有活能找到人”的临时用工对接问题,积极探索破解城市“马路市场”管理难题,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研发零工市场“来活儿”小程序,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充分就业,规范临时用工管理,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效维护灵活就业者权益。
  “来活儿”小程序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零工服务深度融合,采用“淘宝”“滴滴打车”等模式,全力为“找活人”和“用工者”提供对接服务,帮助广大市民解决通下水、房屋维修、保洁清洗等零工零活需求。小程序具有派单就近查找、平台实名认证、质量全程监管、商险全程保障等特点,解决了“使与用”的后顾之忧,既促进灵活人员就业与管理,又大大提升百姓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来活儿”小程序受众面大,具有派单发活、接单抢活、技能市场、求职招聘、周边商户等多项实用功能,引导居民和“马路市场”上平台、知平台、用平台,免除灵活就业人员“站大岗”的烦恼,改善临时用工市场秩序和治安环境,减小人员密集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有效整治城市小广告“牛皮癣”顽疾。
  截至目前,“来活儿”总用户数量达到17.62万人,访问量达100.6万人次,线上总发单数5653单,线下电话接单数近3.1万单,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就业2280人,有力推动哈尔滨市零工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
  推行乡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管理 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
  市委编办
  今年以来,市委编办将推进乡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和具体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突出短板,统筹协调推进,全力推动乡镇(街道)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
  以试点为引领,全方位联动式梳理。全方位发放调查问卷,摸清乡镇(街道)突出问题,市级制定“1+N”目录体系,试点区县以市级目录体系为蓝本,结合实际丰富职责内涵和特色任务,制定符合地域发展实际的乡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为全市推行清单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以效果为导向,因地制宜建立清单。精准掌握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对职责任务进行“颗粒化”剖析,围绕放管服改革和强乡赋能改革,结合乡镇(街道)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程度、民生服务侧重点等属地实际,建立区域特色清单,厘清县乡区街依法履职和属地责任边界,实现一乡(街)一清单。
  以服务为根本,闭环管理提升效能。将职责任务清单成果融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细化任务分工,明确程序环节,规范办理流程,构建“资源流通、信息联通、指挥畅通、监督贯通”全过程运行体系,推进职责任务标准化运行和全流程闭环管理。坚持清单动态管理,严格职责任务事项准入。对于因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上级简政放权等原因调整的事项,及时调整、实时增减,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数智赋能“冰城”地铁高质量运维
  哈尔滨地铁集团
  哈尔滨地铁集团聚焦国家交通强国和“双碳”发展战略,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化运营,将哈尔滨地铁2、3号线建设成为我国首批线网型智慧地铁运营线路,为地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全国首创智慧地铁网线运营管理,围绕业务关键领域,引领行业创新前沿,着力提升地铁的安全、效率、效益和服务水平,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地铁运行技术深度融合,围绕“智慧车站”、“智能变电站”、“标准化车辆段”、“线网指挥”、“智能运维”、“管理信息化”等轨道交通全口径业务管理范畴,开展“1个门户、3大中心、9大智慧(智能)管理体系、3张应用网络、1个云+数+基础设施支撑平台”的哈尔滨智慧地铁“13931”项目建设。多维度、多视图、多层级矩阵式全景式开展站级自动管控、数据共享型线网级智慧地铁平台建设,打造基于信息技术多维融合构建“经济+效益+创新”的智慧型新一代轨道交通一体化运管体系。地铁2、3号线开通运营至今,在行车安全、服务管理、环境管控等方面获得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
  2021年,哈尔滨地铁2、3号线在国家交通运输部服务质量考核中以974分位居东北三省四市第一名,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颁发的“年度特别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