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在“森呼吸”中开启大学第一课
东北林大带领新生走入帽儿山实验林场开展实践教学
文章字数:894

  本报讯(高春梅 孟姝轶 黄鹏 记者 王越)“老师,这个蘑菇有毒吗?”“老师,这只鸟是保护动物吗?”9月17日,400余名东北林业大学大一新生走入帽儿山实验林场,好奇地探索着这里的一切,这是他们入学后的第一堂实践课。
  捡拾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实践过程设置了采摘蘑菇、观察鸟类、田园采摘、耕读体验、植物科普、捡拾大自然馈赠的“礼物”等多个环节,围绕森林音乐之美、森林景观之美、森林和谐之美、森林共生之美四条主线,结合东北林大文化谱系、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美丽中国等内容,开展了120余场生态文明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厚植爱东林、爱龙江、爱祖国的情怀,激发大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由于课程设置新颖,很多同学新鲜感爆棚,踊跃参与。
  听前辈故事 扛起青年责任
  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是我国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最东北部的森林定位站,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重点野外台站之一,也是科技部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可以同时满足监测、科研、教学和生产示范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林学院全先奎老师向学生们讲述这里的历史,讲述老一辈东林人艰苦奋斗做研究、自筹经费建设“211”的过程……“前辈们付出这么多艰辛努力,年轻的我们也必须扛起肩上的责任。”外国语学院李明慧说。
  办在森林中的大学
  很多学生来自城市,从来没有进行过耕种。老师带领学生们来到田间地头,感受原始的农耕快乐。一根根玉米棒在同学们细嫩的手中脱秆、脱皮;辣椒、茄子等餐桌常见的蔬菜从田间被采摘回来。同学们还拿起铁锹,翻地、松土、拾小根蒜……“在劳动中我收获了乐趣,对‘中国饭碗’‘粮食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在互帮互助中收获了友谊。”文法学院广告学专业王一卓说。
  两天的时间,40多位老师和志愿者、120余场实践教学活动……进入大学的第一堂实践课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作为‘办在森林中的大学’,我们希望学生们在学校‘以林育人’文化的熏陶中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教务处处长李明泽说。今后,学校将继续分期、分批次、分团队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实践基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新生树立生态文明观,成长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建设美丽中国。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