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乡村“春”来早 寒地樱桃红
通河县清河村发展大樱桃种植走特色种植致富路
文章字数:956
  红彤彤的樱桃挂满枝头。
  ■王磊 杨依明 本报记者 罗彦坤
  还未出正月,冰城刚刚下过一场雪,室外蓝天映衬着白雪,温室大棚内却是春意融融。在通河县冰雪大樱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乡亲们正忙着给果树剪枝,乡村提前开启“春”模式。
  温室大棚内,每一棵樱桃树的枝条都盘曲为螺旋状,每一根枝条都由多根细绳扯着,朝设定好的方向生长。这是为了节省空间,避免交叉枝,增强透光性,每年樱桃树至少要剪枝两次,每多一个芽孢就能多出几斤果。
  指着一株株手臂粗的樱桃树,合作社负责人孟凡才说:“这些樱桃树已有10年树龄,每株挂果50斤不成问题。正月里就能上市,一斤果能卖到150元。”
  2018年8月,通河县清河镇清河村村民孟凡才从大连引进了第一批樱桃树苗,栽到了温室大棚里。第二年结了不少果,市场销售非常好。实验种植成功了,乡亲们都觉得挺新鲜。孟凡才端着樱桃挨家送,让大伙品尝。新产业迅速聚拢了众多村民的心,第二年村里就建起了合作社,依靠设施农业发展黑土地上的大樱桃种植,这成了清河村的“一村一品”。
  近年来,依靠设施农业,通河县的冰雪大樱桃种植技术不断增强,能够精准抢占新春市场,并摸索出了一套精明的“技术种植 ”模式。从去年9月起,村民们就对这些樱桃树采取了“白天遮阴,晚上通风”的“强制休眠手段”,促使果树提前落叶,休养生息。入冬降温后,大棚温室内开始通过供暖提温,唤醒果树萌发,实现反季上市。
  老孟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技术大拿。从定干剪枝到人工授粉,再到摘果销售他全程参与。通过不断改良种植技术,棚室收益连年提升。随着清河村的棚室大樱桃出了名,周边市县的游客自驾来采摘游。每年正月,成群的游客进村,成箱的鲜果出村,成了清河村的一道风景。
  特色种植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激发了村民的致富热情,合作社逐年壮大规模。在大伙眼中,这花和果是乡村的致富产业,更成为村内的一处景点,村民过大年拍全家福、自拍美照,温室大棚是首选“摄棚 ”,那种朋友圈里的“炫”,还真不是谁都能有的。骄傲背后,是乡亲们对特色种植产业的认同,也饱含了他们对这条致富路的满满信心。
  提到合作社的未来,孟凡才表示,随着树龄增加,棚室产果能力正在逐年提升,今年预计能摘果1.2万斤。目前合作社正在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寻求更广泛合作,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促进黑土生金,激发乡亲们的致富热情,带动更多村民走上特色种植致富路。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