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故乡
文章字数:1687
■蒋 蓁
念故乡
转瞬八年矣!
2014年1月20日,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指挥家”之一、当代“指挥帝王”的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因患胃癌逝世,享年80岁。
巨星离世,世界古典音乐乐坛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有人评价:在当代,阿巴多的指挥艺术无人替代。也有人慨叹:从此,世界音乐界失去了一种格调,那就是“贵族气质”。
阿巴多大师是我最熟知的音乐指挥家。还有,常听他指挥过我最喜爱的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新世界交响曲》。所以,当噩耗传来,悲伤至极。
那是十几年前,因电视台数字电视频道试播,清晨经常播放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便有幸经常欣赏这部画面不太清晰但声音优美的经典名曲。尤其第二乐章,很早就会唱的《念故乡》,熟悉、亲切的曲调由英国管舒缓低吟,柔声倾诉,令人心动。只是不明白,指挥大师怎么会这般瘦弱?而且在乐曲演奏中表情为何这般凝重?
大师去世后,我们见证了世人对大师的景仰。世界许多著名乐团都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当代著名指挥家纷纷登台,用大师生前喜欢或亲自指挥过的音乐悼念大师的离去,寄托深深的哀思。我在哈尔滨老音乐厅聆听了哈尔滨交响乐团举办的“致我们曾经拥有又终将逝去的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专场音乐会。其间,演奏了大师生前喜爱并曾多次指挥过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指挥是中国歌剧舞剧院音乐总监、曾三度获文化部“优秀指挥奖”的著名指挥家姜金一。我在现场重温了阿巴多大师曾指挥过的这部名曲。曲终,指挥家连连拭泪,许多观众也深受感动。而我已是热泪盈眶。
阿巴多大师病后复出,十分淡定,坚持音乐信念,辞去了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指挥席位,创办了“琉森音乐节”,组建了马勒青年管弦乐团,还带领乐团在世界各地交流,并于2009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指挥演出。这位与中国人民感情深厚的大师在北京期间还徒步登上了长城。
领悟了生与死之道的大师,音乐作品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加舒缓,更加深邃,更加纯净,并从此登上世界级大师殿堂。
细心乐迷会发现,此后大师指挥的曲目,经常是《安魂曲》类的作品,如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等等,还多次指挥过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大地之歌》等作品。大师是在不断和喜爱他的观众、和他喜爱的世界一次次谢幕,一次次告别,也一次次为自己献上《安魂曲》。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大师对死亡有着独到的理解,没有恐惧,没有幻灭,有的只是安详和寂静。大师的晚年是安静平和的,正如他指挥马勒《大地之歌》结束时那样,随着代表灵魂和心跳远去的鼓声渐行渐远,渐远渐弱,最后归于寂静,而大师目视前方,神态安详,将右手置于心口微微鞠躬,仿佛做最后的告别。这寂静持续、持续,长时间地持续……
当年我在电视中看到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阿巴多大师罹患胃癌手术后重返乐坛,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录像。
德沃夏克在《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作品中抒发了对波西米亚故乡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第二乐章因曲调优美,意境深邃,情真意浓,被他在美国的学生、音乐家费希尔改编为合唱曲《念故乡》,后经我国早期音乐人李抱忱和他燕京大学同学郑骞作了中文配译。从此,这首歌传遍华夏。“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清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何在,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
我忽然懂了,在第二乐章,阿巴多大师满含深情的眼神,亲切而慈祥,留恋而伤感,似有千言万语,欲说还休。而在第四乐章临近结尾处,随着乐曲高潮,音乐反复变奏着主题,仿佛游子思乡的呼号,直至声音嘶哑,撕心裂肺。而此时的阿巴多大师,表情激昂,十分激动,高昂着头,眼神炯炯,瘦弱的脸上肌肉绷紧,干枯的左手紧握成拳,挥舞着——望着那曾经“能抚摸音乐”的“世上最美的左手”,令人心碎。这是一位遥见天堂彼岸的老人,怀着深深的眷恋和无限惆怅,在向自己的故乡、亲人和依依不舍的舞台以及观众作最后的诀别!
本报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399号 邮编:150018 承印:哈尔滨报达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广告经营许可证:2301000000001
转瞬八年矣!
2014年1月20日,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指挥家”之一、当代“指挥帝王”的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因患胃癌逝世,享年80岁。
巨星离世,世界古典音乐乐坛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有人评价:在当代,阿巴多的指挥艺术无人替代。也有人慨叹:从此,世界音乐界失去了一种格调,那就是“贵族气质”。
阿巴多大师是我最熟知的音乐指挥家。还有,常听他指挥过我最喜爱的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新世界交响曲》。所以,当噩耗传来,悲伤至极。
那是十几年前,因电视台数字电视频道试播,清晨经常播放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便有幸经常欣赏这部画面不太清晰但声音优美的经典名曲。尤其第二乐章,很早就会唱的《念故乡》,熟悉、亲切的曲调由英国管舒缓低吟,柔声倾诉,令人心动。只是不明白,指挥大师怎么会这般瘦弱?而且在乐曲演奏中表情为何这般凝重?
大师去世后,我们见证了世人对大师的景仰。世界许多著名乐团都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当代著名指挥家纷纷登台,用大师生前喜欢或亲自指挥过的音乐悼念大师的离去,寄托深深的哀思。我在哈尔滨老音乐厅聆听了哈尔滨交响乐团举办的“致我们曾经拥有又终将逝去的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专场音乐会。其间,演奏了大师生前喜爱并曾多次指挥过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指挥是中国歌剧舞剧院音乐总监、曾三度获文化部“优秀指挥奖”的著名指挥家姜金一。我在现场重温了阿巴多大师曾指挥过的这部名曲。曲终,指挥家连连拭泪,许多观众也深受感动。而我已是热泪盈眶。
阿巴多大师病后复出,十分淡定,坚持音乐信念,辞去了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指挥席位,创办了“琉森音乐节”,组建了马勒青年管弦乐团,还带领乐团在世界各地交流,并于2009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指挥演出。这位与中国人民感情深厚的大师在北京期间还徒步登上了长城。
领悟了生与死之道的大师,音乐作品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加舒缓,更加深邃,更加纯净,并从此登上世界级大师殿堂。
细心乐迷会发现,此后大师指挥的曲目,经常是《安魂曲》类的作品,如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等等,还多次指挥过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大地之歌》等作品。大师是在不断和喜爱他的观众、和他喜爱的世界一次次谢幕,一次次告别,也一次次为自己献上《安魂曲》。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大师对死亡有着独到的理解,没有恐惧,没有幻灭,有的只是安详和寂静。大师的晚年是安静平和的,正如他指挥马勒《大地之歌》结束时那样,随着代表灵魂和心跳远去的鼓声渐行渐远,渐远渐弱,最后归于寂静,而大师目视前方,神态安详,将右手置于心口微微鞠躬,仿佛做最后的告别。这寂静持续、持续,长时间地持续……
当年我在电视中看到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阿巴多大师罹患胃癌手术后重返乐坛,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录像。
德沃夏克在《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作品中抒发了对波西米亚故乡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第二乐章因曲调优美,意境深邃,情真意浓,被他在美国的学生、音乐家费希尔改编为合唱曲《念故乡》,后经我国早期音乐人李抱忱和他燕京大学同学郑骞作了中文配译。从此,这首歌传遍华夏。“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清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何在,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
我忽然懂了,在第二乐章,阿巴多大师满含深情的眼神,亲切而慈祥,留恋而伤感,似有千言万语,欲说还休。而在第四乐章临近结尾处,随着乐曲高潮,音乐反复变奏着主题,仿佛游子思乡的呼号,直至声音嘶哑,撕心裂肺。而此时的阿巴多大师,表情激昂,十分激动,高昂着头,眼神炯炯,瘦弱的脸上肌肉绷紧,干枯的左手紧握成拳,挥舞着——望着那曾经“能抚摸音乐”的“世上最美的左手”,令人心碎。这是一位遥见天堂彼岸的老人,怀着深深的眷恋和无限惆怅,在向自己的故乡、亲人和依依不舍的舞台以及观众作最后的诀别!
本报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399号 邮编:150018 承印:哈尔滨报达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广告经营许可证:230100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