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绿色生态链 助力“蓝天保卫战”
文章字数:1313
秸秆打包离田,变废为宝。
本报记者 郝欣/文 韩伟/摄
秋收过后,颗粒归仓,秸秆处理又成了冰城田野的大事。过去,大量秸秆被一烧了之,既是一种浪费,更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如今,秸秆已成为“抢手货”。2020年,哈市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科技创新赋予魔力,秸秆这个过去“放错地方的资源”,拥有了“七十二变”的能力,不但助力冰城打赢“蓝天保卫战”,还串联起了一条条生态环保、增值增效、取之农业又反哺农业的绿色产业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开拓了新渠道。
变身绿色能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以往不敢烧,现在是舍不得烧,今年全乡3.5万亩地的秸秆全部离田。”方正县宝兴乡党委副书记鞠放兴奋地说。初冬,秋收落下帷幕,一台台秸秆打包机正在田间紧张作业。
为了加速秸秆离田,宝兴乡组织了多支专业服务队,动员30余台套农机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玉米收割后留在田里的秸秆,被打包机后端的收集装置装入机箱,压缩成型后,一个个秸秆卷滚出。村民打趣地称之为:“老母鸡下蛋,隔一段下一个蛋。”
秸秆打成卷,下一步就变成了绿色能源。12月1日,在方正县辰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门前,运送秸秆进厂的车辆排起了队,企业按市场化运作定价,水稻秸秆当前收购价260元/吨、玉米秸秆245元/吨。“企业年可消化秸秆27万吨,达产后年可发电2.04亿千瓦时,年产值可达1.5亿元。”方正辰能工程部部长籍克峰告诉记者,为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收储瓶颈,“秸秆经纪人”应运而生。目前,方正县内有30余位“秸秆经纪人”,他们在农户和企业间架起桥梁,发挥巨大作用,助力秸秆综合利用。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根据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近年来,哈市共启动16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装机规模50.5万千瓦,项目总投资56.2亿元。包括“方正辰能”在内,还有“阿城辰能”“宾县长青”“木兰龙能”多个新项目建成投产,助力冰城打赢“蓝天保卫战”。
实现过腹增值,形成循环产业链
初冬时节的延寿县安山乡兴山村旁,成群结队的牛走出建在山中的牛舍,沿着通道缓步前行。这是延寿县润和专业养殖场的“林间散步”时间,500余头西门塔尔牛分批上山觅食、遛弯儿。
就在牛“散步”的同时,在养殖场的饲料加工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粉碎机和打包机,机声隆隆中一包包秸秆饲料包下线。“把秸秆混着玉米、豆饼,一起粉碎打包,在包里发酵40天后喂牛,特催膘、特下奶。”养殖场负责人张金贵告诉记者。
2017年,张金贵投资2000余万元牵头建起了润和专业养殖场,500头结实健硕的西门塔尔牛在村边的大山里安了家。它们承载起周边村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不少原本计划外出打工的村民,就近走进养殖场纷纷变身“牛厨师”“牛月嫂”。
“想要提高肉价、奶价,那就得让牛吃好。秸秆是牛的主要饲料之一,给牛喂秸秆,也使秸秆变废为宝。”保证饲料的安全和高品质是张金贵最初的想法。从养殖场建成那年起,场里每年春季给周边乡村的农户免费送牛粪沤制的农家肥,秋季收购乡亲们手中的秸秆、玉米加工成饲料喂牛。
随着养殖场发展步入正轨,张金贵有了更深感触:“小富即安肯定没有大发展,把产业链多套上几环、拉得更长些,(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郝欣/文 韩伟/摄
秋收过后,颗粒归仓,秸秆处理又成了冰城田野的大事。过去,大量秸秆被一烧了之,既是一种浪费,更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如今,秸秆已成为“抢手货”。2020年,哈市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科技创新赋予魔力,秸秆这个过去“放错地方的资源”,拥有了“七十二变”的能力,不但助力冰城打赢“蓝天保卫战”,还串联起了一条条生态环保、增值增效、取之农业又反哺农业的绿色产业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开拓了新渠道。
变身绿色能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以往不敢烧,现在是舍不得烧,今年全乡3.5万亩地的秸秆全部离田。”方正县宝兴乡党委副书记鞠放兴奋地说。初冬,秋收落下帷幕,一台台秸秆打包机正在田间紧张作业。
为了加速秸秆离田,宝兴乡组织了多支专业服务队,动员30余台套农机具,24小时不间断作业。玉米收割后留在田里的秸秆,被打包机后端的收集装置装入机箱,压缩成型后,一个个秸秆卷滚出。村民打趣地称之为:“老母鸡下蛋,隔一段下一个蛋。”
秸秆打成卷,下一步就变成了绿色能源。12月1日,在方正县辰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门前,运送秸秆进厂的车辆排起了队,企业按市场化运作定价,水稻秸秆当前收购价260元/吨、玉米秸秆245元/吨。“企业年可消化秸秆27万吨,达产后年可发电2.04亿千瓦时,年产值可达1.5亿元。”方正辰能工程部部长籍克峰告诉记者,为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收储瓶颈,“秸秆经纪人”应运而生。目前,方正县内有30余位“秸秆经纪人”,他们在农户和企业间架起桥梁,发挥巨大作用,助力秸秆综合利用。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根据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近年来,哈市共启动16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装机规模50.5万千瓦,项目总投资56.2亿元。包括“方正辰能”在内,还有“阿城辰能”“宾县长青”“木兰龙能”多个新项目建成投产,助力冰城打赢“蓝天保卫战”。
实现过腹增值,形成循环产业链
初冬时节的延寿县安山乡兴山村旁,成群结队的牛走出建在山中的牛舍,沿着通道缓步前行。这是延寿县润和专业养殖场的“林间散步”时间,500余头西门塔尔牛分批上山觅食、遛弯儿。
就在牛“散步”的同时,在养殖场的饲料加工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粉碎机和打包机,机声隆隆中一包包秸秆饲料包下线。“把秸秆混着玉米、豆饼,一起粉碎打包,在包里发酵40天后喂牛,特催膘、特下奶。”养殖场负责人张金贵告诉记者。
2017年,张金贵投资2000余万元牵头建起了润和专业养殖场,500头结实健硕的西门塔尔牛在村边的大山里安了家。它们承载起周边村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不少原本计划外出打工的村民,就近走进养殖场纷纷变身“牛厨师”“牛月嫂”。
“想要提高肉价、奶价,那就得让牛吃好。秸秆是牛的主要饲料之一,给牛喂秸秆,也使秸秆变废为宝。”保证饲料的安全和高品质是张金贵最初的想法。从养殖场建成那年起,场里每年春季给周边乡村的农户免费送牛粪沤制的农家肥,秋季收购乡亲们手中的秸秆、玉米加工成饲料喂牛。
随着养殖场发展步入正轨,张金贵有了更深感触:“小富即安肯定没有大发展,把产业链多套上几环、拉得更长些,(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