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哈尔滨市东北抗联文化保护传承条例》12月1日起实施,《条例》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推动抗联文化保护工作法治化——
人大立法守护冰城红色根脉
文章字数:1346
  ■尹皓 本报记者 尹明
  一曼街、靖宇公园、李兆麟纪念馆……一个又一个“红色地标”串联起东北抗联的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保护好、传承好哈尔滨抗联文化,对于学习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在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节点,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东北抗联文化保护传承地方立法,用法治力量守护红色基因,以坚定决心彰显传承担当,于8月26日审议通过了《哈尔滨市东北抗联文化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推动抗联文化保护工作法治化,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不同社会主体弘扬抗联文化,让抗联文化“活”起来。
  找准“小切口”高质量立法
  哈尔滨在抗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抗联文化资源,沉淀了深厚的抗联文化底蕴,制定和出台一部保护传承抗联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市人大常委会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导作用,找准“小切口”,扎实推进具有我市特色的东北抗联文化保护传承立法工作。
  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突出问题导向和地方特色,学习借鉴外省市先进立法经验,深入调研总结本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经验,多方交流探讨,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反复修改完善,着力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以法之名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独特功能,为抗联精神焕发新时代光彩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
  守护抗联文化根基  
  立法是最好的保护,保护是最好的传承。《条例》注重制度设计,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推动抗联文化保护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条例》强化东北抗联文化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工作,开展抗联革命文物调查,征集文献资料、口述资料;设立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名录制度,对新发现的抗联革命文物及时列入名录;要求定期组织对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状况进行检查,依法及时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抗联文化网络宣传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公众自觉抵制损害抗联文化的言行;设立讲解词审查制度,要求史志研究、文化旅游等单位对东北抗联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主题、内容、史料及讲解词进行审查,保证陈列展览说明和讲解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
  激发抗联文化活力
  《条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不同社会主体弘扬抗联文化,传承抗联精神,让抗联文化“活”起来。
  《条例》规定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抗联文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讲好抗联故事,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引导公众学习传承抗联精神;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利用抗联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门将抗联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指导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开展抗联文化教育;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利用抗联文化资源,开展专题陈列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阅读推广等活动;有关部门、高等学校等单位加强抗联文化研究,挖掘其历史价值、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编纂、出版、制作东北抗联文化知识读本、理论书籍,推进数字化保护利用。同时,《条例》鼓励组织和个人开展抗联文化调查研究、资料整理,将收藏的抗联文化资源捐赠、出借给收藏、研究单位进行展览和研究。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