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雕琢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字数:915
常龙標展示他的根雕作品。
本报讯(曹华君 胡秀荣 记者 罗彦坤)仅凭一双巧手,一枝枯木逢春。在木兰县民间艺人常龙標的手中,形态各异的树根、枯木,经过立意雕琢,成为了精美传神的人物、动物、器物作品。这位木兰农民,用自己掌握的根雕非遗技艺来展现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的新图景。
记者走进木兰县柳河镇文雅村常龙標的家,这里仿佛一座木雕博物馆,上千件作品摆满了几间屋子,小的“手把件”只有几厘米,大的作品高达2米多。其中,以表现新时代主题的作品最为抢眼。指着窗边的一个架子,常龙標向记者介绍:“这是‘中国梦’系列作品,这个是《神牛》,象征着中国人民踔厉奋发、气势如虹。那边的《五福临门》《大家大业》《荷塘月色》展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图景和美好愿望。”
常龙標最近完成的一件根雕作品《东方巨龙》花费了两个月时间,构思精巧,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而创作。作品的原料是榆木,“巨龙”通体按照天然木质纹理雕刻,身姿蜿蜒腾飞,双瞳透出无与伦比的威严。常龙標非常满意这件作品,将其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59岁的常龙標从小就痴迷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根。在他的眼里,树木、树根都是有灵魂的,自带大自然赋予的灵气,他常不自觉地将它们与大自然中的各种形象融合。为呈现泉涌的灵感,他开始拿起刻刀偷偷鼓捣。后来,常龙標开始跟着师傅学手艺——画家具,走村串屯的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也开阔了他的眼界。家具市场迭代后,常龙標重新捡起了曾经的爱好。很快,发自内心的热爱加上刻苦钻研,常龙標的根雕作品崭露头角,不仅受到街坊邻居的喜爱,还得到了很多客商的青睐。他曾被伊春一个房地产商请去,创作了一个系列七八十件作品。
谈及今后的打算,常龙標说:“经过近50年的打磨,根雕艺术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是爱好也是伙伴。我希望往后日子里,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作更多的根雕艺术品,这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我也更想用这种方式来记录真实的乡村生活。”
根雕技艺是木兰县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地有着丰厚的创作土壤和群众基础。近年来,木兰县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将非遗技艺融入和美乡村建设中,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活力,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本报讯(曹华君 胡秀荣 记者 罗彦坤)仅凭一双巧手,一枝枯木逢春。在木兰县民间艺人常龙標的手中,形态各异的树根、枯木,经过立意雕琢,成为了精美传神的人物、动物、器物作品。这位木兰农民,用自己掌握的根雕非遗技艺来展现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的新图景。
记者走进木兰县柳河镇文雅村常龙標的家,这里仿佛一座木雕博物馆,上千件作品摆满了几间屋子,小的“手把件”只有几厘米,大的作品高达2米多。其中,以表现新时代主题的作品最为抢眼。指着窗边的一个架子,常龙標向记者介绍:“这是‘中国梦’系列作品,这个是《神牛》,象征着中国人民踔厉奋发、气势如虹。那边的《五福临门》《大家大业》《荷塘月色》展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图景和美好愿望。”
常龙標最近完成的一件根雕作品《东方巨龙》花费了两个月时间,构思精巧,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而创作。作品的原料是榆木,“巨龙”通体按照天然木质纹理雕刻,身姿蜿蜒腾飞,双瞳透出无与伦比的威严。常龙標非常满意这件作品,将其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59岁的常龙標从小就痴迷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根。在他的眼里,树木、树根都是有灵魂的,自带大自然赋予的灵气,他常不自觉地将它们与大自然中的各种形象融合。为呈现泉涌的灵感,他开始拿起刻刀偷偷鼓捣。后来,常龙標开始跟着师傅学手艺——画家具,走村串屯的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也开阔了他的眼界。家具市场迭代后,常龙標重新捡起了曾经的爱好。很快,发自内心的热爱加上刻苦钻研,常龙標的根雕作品崭露头角,不仅受到街坊邻居的喜爱,还得到了很多客商的青睐。他曾被伊春一个房地产商请去,创作了一个系列七八十件作品。
谈及今后的打算,常龙標说:“经过近50年的打磨,根雕艺术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是爱好也是伙伴。我希望往后日子里,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作更多的根雕艺术品,这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我也更想用这种方式来记录真实的乡村生活。”
根雕技艺是木兰县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地有着丰厚的创作土壤和群众基础。近年来,木兰县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将非遗技艺融入和美乡村建设中,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活力,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