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和美乡村十年“蝶变”绽芳华
文章字数:1430
元宝村现代化的联排民居。
本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
冰城金秋美如画,和美乡村绽芳华。入秋以来,哈尔滨市又一批和美乡村惊艳亮相,展示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宜居宜业、人心和美生活图景。自2013年国家农业部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和美乡村建设,再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十年间,冰城和美乡村建设持续“蝶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铺开了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哈尔滨市牢记嘱托,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全面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打造了一批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典型。
从“光腚屯”到“亿元村”
新时代元宝村的山乡巨变
金秋十月,走进尚志市元宝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6层新式住宅和黄墙朱瓦的联排民居。6000平方米的“铅笔广场”上,老者悠闲散步,儿童追逐玩耍,年轻人在铅笔工厂里忙碌劳作……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尚志市元宝村是著名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故事原发地。从当年的“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到如今的全国“新农村重点示范村”“国家级文明村”,元宝村从“光腚屯”发展为“亿元村”,走出了大力发展工业、做强生态农业、打造红色文旅的“蝶变”之路,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曾经的元宝村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如今,494户村民住上大房子,全村实现了集中供热,产业兴旺、幸福宜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元宝镇党委副书记、元宝村党支部书记袁丽婷告诉记者,“今年,元宝村投入全市五星级村奖补资金500万元、县级资金1362.7万元、村级资金20万元,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村内软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元宝村驶入发展快车道起步于2012年,当年元宝村投资1.23亿元建设铅笔工业园区,吸纳铅笔和铅笔板生产企业集聚。时至今日,元宝村年产铅笔板3000万罗,占据国内超三分之一市场份额,铅笔远销德国、捷克、土耳其及东南亚等国家。
近年来,元宝村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做强生态农业,以文促旅、以旅兴农,还原“元茂屯”历史旧貌,叫响“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品牌,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村资产达7.4亿元,年人均纯收入4万元。今年,哈尔滨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为和美乡村赋能铸魂,创建五星级村15个、四星级村100个,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处处长房跃轩对记者说:“美丽乡村与和美乡村一脉相承。一字之变,内涵深远,更加注重放大了原生态乡村魅力,致力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体现乡村内在和谐、人心和美。”
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田畴似锦、遍野金黄,庭院整洁、错落有致……哈尔滨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以擦亮生态底色为抓手,通过乡土重整、乡村重塑、城乡重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内生动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在哈尔滨市通河县青山村,有一片“世外桃源”,这是村集体推出的“共享菜园”。近几天,菜园里最后一批萝卜、白菜被城里人收走了。指着回归宁静的“共享菜园”,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梁晓东说,“共享菜园”创造大效益,今年是头一年,明年计划再增加一批,让更多的市民吃上亲手种的绿色蔬菜。
青山村背靠国家AAAA景区铧子山森林公园,地处岔林河漂流区终点,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是县域短途旅游、假日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
冰城金秋美如画,和美乡村绽芳华。入秋以来,哈尔滨市又一批和美乡村惊艳亮相,展示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宜居宜业、人心和美生活图景。自2013年国家农业部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和美乡村建设,再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十年间,冰城和美乡村建设持续“蝶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铺开了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哈尔滨市牢记嘱托,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全面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打造了一批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典型。
从“光腚屯”到“亿元村”
新时代元宝村的山乡巨变
金秋十月,走进尚志市元宝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6层新式住宅和黄墙朱瓦的联排民居。6000平方米的“铅笔广场”上,老者悠闲散步,儿童追逐玩耍,年轻人在铅笔工厂里忙碌劳作……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尚志市元宝村是著名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故事原发地。从当年的“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到如今的全国“新农村重点示范村”“国家级文明村”,元宝村从“光腚屯”发展为“亿元村”,走出了大力发展工业、做强生态农业、打造红色文旅的“蝶变”之路,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曾经的元宝村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如今,494户村民住上大房子,全村实现了集中供热,产业兴旺、幸福宜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元宝镇党委副书记、元宝村党支部书记袁丽婷告诉记者,“今年,元宝村投入全市五星级村奖补资金500万元、县级资金1362.7万元、村级资金20万元,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村内软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元宝村驶入发展快车道起步于2012年,当年元宝村投资1.23亿元建设铅笔工业园区,吸纳铅笔和铅笔板生产企业集聚。时至今日,元宝村年产铅笔板3000万罗,占据国内超三分之一市场份额,铅笔远销德国、捷克、土耳其及东南亚等国家。
近年来,元宝村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做强生态农业,以文促旅、以旅兴农,还原“元茂屯”历史旧貌,叫响“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品牌,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村资产达7.4亿元,年人均纯收入4万元。今年,哈尔滨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为和美乡村赋能铸魂,创建五星级村15个、四星级村100个,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处处长房跃轩对记者说:“美丽乡村与和美乡村一脉相承。一字之变,内涵深远,更加注重放大了原生态乡村魅力,致力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体现乡村内在和谐、人心和美。”
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田畴似锦、遍野金黄,庭院整洁、错落有致……哈尔滨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以擦亮生态底色为抓手,通过乡土重整、乡村重塑、城乡重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内生动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在哈尔滨市通河县青山村,有一片“世外桃源”,这是村集体推出的“共享菜园”。近几天,菜园里最后一批萝卜、白菜被城里人收走了。指着回归宁静的“共享菜园”,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梁晓东说,“共享菜园”创造大效益,今年是头一年,明年计划再增加一批,让更多的市民吃上亲手种的绿色蔬菜。
青山村背靠国家AAAA景区铧子山森林公园,地处岔林河漂流区终点,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是县域短途旅游、假日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