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种植“小木耳” 培育“生力菌”
木兰县东山村木耳被包圆,扶贫题目变成增收项目
文章字数:1005

  基地内木耳长势良好。  
  ■本报记者 罗彦坤
  “对,这就是我们要的品质,这批木耳我们包圆了。”近日,木兰县建国乡东山村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哈市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行政主管和大厨们,他们进村直奔木耳基地,见到菌包生出的木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通过严格检测,这批木耳完全符合酒店采购标准,酒店当场下订金,把小村木耳包圆了。扶贫题目变成了增收项目,乡亲们攥着钞票喜上眉梢,他们说,是驻村工作队帮大家打开了致富门。
  东山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是木兰县最大的贫困村,全村8个自然屯共有721户。2019年,在哈尔滨市外事办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乡亲们先是把村委会办公室旁的空地利用起来,摆了1万袋菌包,尝试种木耳。很快,小木耳在村里遍地开花,成为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的主打项目。
  从一开始,驻村工作队就在品控上花了大心思,从菌种选育、灌溉设计到采摘晾晒,驻村工作队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帮忙注册了“东山木耳”商标、设计包装。保证品质、食品安全、品牌建设……驻村工作队一直在给乡亲们普及诚信生产经营理念。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后来的自觉自愿,乡亲们逐渐明白了驻村工作队的良苦用心。几年时间,全村过半村民成了木耳“专业户”,村里的闲置劳动力不再出村打工了,木耳产业成为东山村的“一村一品”。
  “清明进菌包,‘五一’码垛子,入夏就出头茬木耳。”多年的生产实践,乡亲们摸索出一套致富经。“持续到上冻能摘6茬,一个菌包出一两干木耳,一斤干木耳卖五六十元……”村民邹家云告诉记者,“这营生不错,活儿不累,收益还挺高。”
  驻村第一书记赵华海告诉记者,五星级酒店选食材很严格,这次来了7个人,采购部、中餐部、西餐部都来人了,他们不仅考察了东山村的木耳种植基地、灌溉水源,还走访了村民庭院,进行了严格检测,酒店方对东山村的木耳非常满意。“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的小木耳这回算是对接上了大市场。”他说。
  气候适宜、选种优良是东山村木耳产业的优势。随着村里的木耳生产放量,驻村工作队专门腾出房间作仓库,晾晒、过秤、装袋……每个环节赵华海和队员带头干。“今年,木耳长势格外好,产业发展起来不容易,丰收更来之不易,一片木耳都不能糟践。”赵华海说。
  除了木耳,东山村今年还增加了蘑菇、笨鸡、黏玉米、贝贝南瓜等农副产品项目。赵华海叮嘱乡亲们,“咱得参照有机标准种植、养殖,只要货好,就不愁卖个好价钱”。乡亲们说:“赵队长的话我们信服,驻村工作队告诉我们,要做‘高端食材供应商’。”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