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贴上“活”标签 “金装”闯市场
“通河大米”依托产业带动,不断开发米业新品,走上增链延链发展新路
文章字数:971
  ■张明哲 本报记者 罗彦坤
  冰城夏日,农田里的稻苗开始扎根生长,通河工业园区内的胚芽米加工正忙。在“农头工尾”的助力下,“通河大米”依托生态种植和优良品质,进军胚芽米市场,踏上了一条增强产业链、延伸价值链的发展新路。
  大米做“体检” 粒粒严把质量关
  加工车间内,9条生产线忙碌运转,一排排密封充氮的米包有序下线、装箱、码垛……优加双利(哈尔滨)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宇从生产线上拿下一包米,仔细检查外观封口,并告诉记者:“留胚率达到95%的胚芽米,经过专利技术处理,能够保鲜9个月,所以包装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保证合格。”
  指着位于生产线包装端的一台机器,韩宇介绍:“这是一台专用检测机,一般的大米生产只需要色选除杂就够了,生产胚芽米要求更高,每一粒米都要‘体检’。充分筛选出坏胚的米粒,是为了提升产品保鲜期。”
  为了精准统计留胚率,车间里的每一批产品都要抽检,进行发芽实验。“这里的每一粒米都是一颗种子,绝对纯正的‘活米’。”韩宇说。
  专利技术支撑 深度挖潜增值
  在该企业的产品展厅内,有一个“专利展柜”,展出的是有机认证和专利证书。记者注意到,从加工到包装,该企业共有5项专利技术。韩宇说,还有2项专利正在走审批流程。
  “80后”韩宇与合伙人都是通河人,出生在凤山镇。在外打拼多年后,他们回到家乡创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始生产胚芽米,为家乡稻米销售寻找另一种可能。
  韩宇说,他之前在广州从事过布料、家居等生意,后来,发现家乡的农产品在那边很受欢迎,就产生了回乡投资兴业的想法。没想到,家乡的胚芽米一进入市场,就收到良好反馈,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年销量已达600万盒,如今已经敲开了广州以及江浙沪地区的市场大门。
  抓牢农业芯片 延伸产业链条
  早在2018年,该项目刚落户通河县的时候,还只是“借住”在另一家米企厂区内。经过几年探索,“通河胚芽米”生产加工都上了轨道。今年,当地政府部门在工业园区内批了一块地,胚芽米加工另立门户,与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联合社进行合作,以“士明田园”为种植基地,开展订单种植,鸭稻、蟹稻、小龙虾稻为胚芽米贴上了“活”标签,农户的种植收益也得到大幅提升。
  韩宇表示,下一步,企业要向上游延伸,培育适合本地生长的胚芽米稻种,持续提升大米胚芽品质和留胚率,朝着中国主食类目领先的“C2M(顾客对工厂)柔性供应链与系统服务商”目标努力,持续擦亮“通河大米”这块金字招牌。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