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当家人”开辟致富路 坡岗地成“聚宝盆”
木兰县五棵树村发展特色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文章字数:1301
  ■本报记者 罗彦坤
  乡村富不富,全在党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木兰县吉兴乡五棵树村,有这样一位“当家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带着乡亲们干产业,把贫瘠的坡岗地变成了“聚宝盆”,村里出产的芽豆远销韩国,红小豆成为知名品牌八宝粥的原料,全村387户乡亲踏上致富路,他就是党支部书记任玉峰。
  如果说丰收有颜色,五棵树村的丰收是多彩的,满山遍野种满了黄豆、绿豆、黑豆、红小豆,还有金灿灿的谷子。入夏以后,几场及时雨降下,庄稼开始加速生长,任玉峰提早开始联系今年的粮食销售。随着五棵树村“盘活”坡岗地,优质杂粮创出品牌,最大的一单销售还走出国门,2019年,乡亲们的大豆被韩国经销商订走了300吨。打那以后,订单就没断过。
  任玉峰带着乡亲们将杂粮包装分类进一步细化,设计了多款不同规格的“米砖”,还注册了“拐把桥”杂粮品牌,过去麻袋装、按车卖的原粮变身为精装礼盒。
  “从前的日子和现在差着天地,坡岗地上挖一锹,都能看到沙子底,苞米长不到一人高,粮食产量就别提了。”说起从前的五棵树村,脱贫户周东庆感慨很多:“是任书记带着大伙找到了致富路。”47岁的任玉峰清晰记得,2014年他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那会儿,全村387户乡亲还都靠卖水稻、玉米原粮赚钱,各家各户的收入都不高。
  任玉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让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任玉峰多次到外市、县“取经”,尚志、宾县、肇东等地的杂粮种植给了他很大启发。特别是谷子非常耐旱,适合贫瘠的坡岗地,五棵树村变资源劣势为优势,从此走上了特色种植之路。
  2017年,任玉峰带领村民们成立了金色希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亩试种杂粮,经过一年的辛苦,杂粮的收益十分可观,第二年村民们纷纷带地入社,很快杂粮种植面积发展到7400亩,种植品种增加了红小豆、绿豆、黑米、薏米、高粱等十余个品种。
  金色希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厅内,摆着4台植保无人机。任玉峰说,全村98%的植保都用植保无人机。庭院中,数十台大型收割机、捡拾脱粒机一字排开,配套的机械化作业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乡亲们只要按照规范选种种植,不用像过去那样在田间劳作,就能轻松稳夺丰收。
  在种植技术方面,五棵树村与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大合作,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杂粮产量连年提升,乡亲们的收入节节攀高。
  2022年,任玉峰获得“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省担当作为村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在荣誉面前,他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带着乡亲们继续向前奔。
  如今,五棵树村已经建立起“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还成为木兰县粮食产后“五代”服务样板儿村,每年从春种到卖粮形成环环相扣的服务链条。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逐渐完备的“三农”服务让乡亲们鼓了腰包,得了实惠。
  五棵树村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粮食收储基地,是一个2.5万吨的大粮仓,可日烘干500吨粮食,每年能为村民增收10万元,不仅本村的粮食都能卖上价,相邻的几个村都跟着借了光。
  任玉峰表示,合作化种植、订单式生产是乡亲们的增收之路,这种生产模式还将延续,今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正在积极对接卖粮渠道,要让乡亲们的优质杂粮打开更广阔市场,卖出更高的附加值。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