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毕业生应聘,这些“坑”要避
文章字数:1191
  民生直通车
  又到一年毕业季。根据近年来不法分子常见的伎俩和套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5月27日发布消息,提示求职者严防各种骗局,保护自身安全。
  【陷阱1:境外高薪诱骗陷阱】
  很多骗子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境外高薪工作,引诱求职者上钩后,可能将其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防范提示:看到这种境外高薪诱惑,一定要查一下经营公司是否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以及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如果高出很多,就要考虑是否有陷阱。
  【陷阱2:黑中介乱收费】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押金、岗位稳定金等各种费用。
  防范提示:要谨记应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以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谨慎对待。
  【陷阱3:刷单返利类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抖音快手点赞员等幌子进行诈骗。
  防范提示: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时要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陷阱4:付费内推、优先录用】
  个别中介机构或个人以“帮助”求职者通过所谓内部推荐进知名企业、国企央企或者优先录用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如求职者被录用,机构就归功于己;如求职者没被录用,就会以种种理由搪塞,拒绝退还相关费用。
  防范提示:收费内推、保录取等多属虚假宣传,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轻信骗子的话术。
  【陷阱5:培训就业变高额借贷】
  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
  防范提示:要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
  【陷阱6:假试用、真使用】
  有的单位超过法定时间上限约定试用期,或者重复约定试用期;有的以试用期为由,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不缴纳社保;还有的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试用期约定较低的工资,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解聘。
  防范提示: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约定无效。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内应正常缴纳社保,工资不低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
  【陷阱7:扣个人证件原件】
  有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保管或办理社保、申办工资卡等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证件原件。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可能会盗用求职者信息从事开银行卡等不法行为。
  防范提示: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出示即可。需证件复印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陷阱8:玩文字游戏美化岗位】
  有的单位为增加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故意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和福利等。
  防范提示:求职时要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详细询问岗位信息、工作内容,避免入职后与预期有出入。(据新华社电)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