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新华书店
文章字数:1443

  □王凯

  前段时间,南岗新华书店焕新归来的消息深深吸引了我,为此我特地赶到书店。果然,重新装修后的书店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阅读空间更大了,服务环境更好了,书香特色更浓了。正如相关媒体所言,“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多元复合型城市文化空间,这里实至名归。
  历史悠久的新华书店,承载着几代人的阅读记忆。年过半百知天命的我,对新华书店有着挥之不去的情感,是新华书店那些让我口诵心惟的书,帮助我以拙求进,让乏味的生活多了色彩,在寒来暑往中得到成长。
  新华书店,是父亲天南地北寻书教子的地方。
  小时候,父亲总是出差,省内省外,全国各地跑。每到一个城市,新华书店是必去的“打卡地”,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词儿。大到北京的王府井新华书店,小到县城的新华书店,办完公事,有了空儿就去逛,为孩童的我们寻找精神食粮。因为他喜欢历史文学,给我们买的书大都侧重在这方面,像《世界五千年》《历史故事丛书》《四大名著》等,有的书至今还摆放在我的书架上。为把《上下五千年》五册凑齐,年轻的他,先是在北京的王府井新华书店购到前四册,又在长沙的一个新华书店淘到了第五册,实属来之不易。所以,我也很珍惜父亲的“劳动成果”,光这套书就读了好几遍,从此,我就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喜欢学习历史了。
  新华书店,是母亲激励我好学上进的地方。
  中央大街上,矗立着一座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建筑,它红色的洋葱穹顶直入天际,华丽的外观总让人在它的身旁多些驻留、多看几眼。最近,一款哈埠酒类品牌广告的亮眼背景就选定了这个建筑,在各大卫视、视频网站上轮番播放着。该建筑建于1909年,原为日本人开的松浦洋行,现为哈尔滨旅游接待中心。很多年以前,是新华书店旗下哈市规模最大的教育书店,经营教辅类、社科类等书籍。在春风里,在夏阳下,在秋叶中,在冬雪时,每到中央大街,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拍下它卓尔不群的身姿,而每一季,老建筑总能跟随时光变换它的装束,给百年老街更添雍容非凡。在这儿,也会让我想起过世30多年的母亲。那年暑假,我拿着她做加工活儿省下的5元钱,推开了书店高大的门,脚踩着厚实的木质地板,扶着欧式的铁艺楼梯扶手,沿着花岗岩砌成的盘旋楼梯,在饱蘸书香翰墨的书架前买了我喜欢看的书。此情此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而母亲那句“要认真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的叮咛,每一次徘徊于老建筑都会在耳畔回响。
  新华书店,是我校正人生坐标的地方。
  初中毕业,我早早地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工人,从学生到工人身份的转变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人就是这样,当一个阶段生活习以为常了,总想尝试另外的生活。不谙世事的我,曾在学校的课堂上,不止一次地梦想着成为一名工人,除了不用再受学习的“苦”和“累”外,还能在经济上得到独立,做自己想的、随心所欲的事。而想象的东西往往是和现实不成正比的。没多久,朝九晚五挤公交车的“苦”和车间定额计件生产的“累”,就让我败下阵来,那股子工人“老大哥”的新鲜劲儿也“磨”没了,工人的苦和累远比学生大多了。于是,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泛起的回忆,哪怕是点点滴滴的,我也会把它珍藏起来。而终结那段苦闷彷徨的日子是工作之余去新华书店得到的。在书海码洋间,我或倚架翻阅、或倾囊购之,一本本书像开智的小石子,在思想之潭激起层层涟漪,让我滋养心格、教养人格、涵养品格、磨砺性格,不畏难不止步,追求生活质朴,获求通达人生。
  而今,南岗新华书店的华丽转身,将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在里面体验读书乐趣,交流读书心得,陶冶情操,充实休闲时光。与书相伴,以书当餐,在知识的宝库里,汲取进步的力量!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