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哈尔滨寻宝系列报道④
赏多彩建筑风格 寻珍藏历史记忆
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记录百年沧桑巨变
文章字数:1266

市民和游客在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参观。

  本报记者 毕博 文/摄
  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红色房顶,对称式的楼体布局,外墙上交替的曲线……哈尔滨博物馆1号楼是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这座仿文艺复兴式折中主义的建筑,充满了历史的印记。它层次分明、尺度克制,连一道道水平凹槽都是法国文艺复兴风格。3月5日,记者来到这座纪念馆,探寻冰城珍贵的历史记忆。
  独特建筑风格引人注目。记者走进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红胡桃颜色的装修,棕色的暗调显得屋内温暖而高雅。对着一楼大门的,是直击人视觉的网红打卡楼梯,通天彻地的窗户,明亮而又通透,许多游客喜欢在楼梯上或窗户旁拍照留念,尽显怀旧风情。据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的金牌讲解员施展介绍,这种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比较流行,一些欧美国家建筑师模仿古典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欧洲建筑风格和表现手法。
  据介绍,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现为哈尔滨市II类保护建筑。建筑原址是一座传统的中式深宅大院,1898年成立的吉林铁路交涉局曾在此办公。1918年原建筑失火被毁,1919年中东铁路公司为吉林铁路交涉局在原址投资修建新楼。1945年10月18日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于此,作为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斗争的重要阵地,为解放哈尔滨、解放全东北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侧面楼梯来到二楼,是李兆麟将军办公室。纪念馆将李兆麟将军办公室恢复了原貌,深色的地板与家具厚重而具有历史年代感,书柜里面摆满了书籍,电话、台灯、毛笔、档案盒等整齐地摆放在办公桌上。据介绍,李兆麟将军曾在这间屋子办公达5个月之久。他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入党。九一八事变后,他来到了东北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了14年之久。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他的公墓就坐落于哈尔滨博物馆旁的兆麟公园里。
  “如果说这里有什么宝藏,那么这栋楼其实就算是哈尔滨的宝藏了。”讲解员施展介绍,这座楼始建于1919年,距今有100多年历史,从前庭进来就可以看到装潢非常华丽,这个楼体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历史性文物。据介绍,这座楼作为哈尔滨原市委机关1号楼,1955年春天,中共哈尔滨市委主要领导入驻该楼办公,因此也被称为“书记楼”。该楼作为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的一个办公地点,也是解放哈尔滨的一个重要阵地。
  据统计,一百多年来先后有八个机关和部门在此办公,见证了哈尔滨作为共和国长子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展馆共有四层,一层和二层为展区,分六个部分:中苏友好协会的组织结构及其沿革展厅、致敬先烈永远缅怀展厅、机构设置展厅、吉林铁路交涉总局展厅、折中主义建筑展厅、市委书记办公楼展厅。展厅以文字、图片、视频、建筑模型、办公家具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哈尔滨解放前后的巨变,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解放哈尔滨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也是中苏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一段优美乐章。
  “当这幢楼变成博物馆后,很多哈尔滨市民喜欢来这里,看一看曾经的市委大院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员施展说,在哈尔滨冬季旅游期间,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客流量不断,每日前来旅游打卡达7000人左右,已成为冰城旅游宝藏打卡地之一。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