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全国人大代表陈良勇:
搭平台建制度 破解东北地区民企人才困境
文章字数:1279

  ■本报记者 尹明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人才的“规划”,说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陈良勇的心坎上。今年,他带着对东北地区人才困境破局的渴望来到北京,希望通过建立民营企业人才信息交流平台、简化规范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制度、搭建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派遣平台等措施,为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问题提出有效对策。
  人才“瓶颈”
  阻碍民企高质量发展
  去年7月,陈良勇注意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提到:畅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健全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等接续的政策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办法,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完善以市场评价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标准。陈良勇认为,这既表明党中央对民营企业人才的重视,也折射出全国各地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瓶颈性问题、制度性障碍。
  “相对于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东北地区因经济发展差距而导致的人才流出趋势近年来始终存在,这无疑给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专业人才稳定度带来严重影响。”陈良勇说,当今东北地区已进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民营经济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支撑。但是,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在企业知名度、员工待遇和保障、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比不上名企大厂,对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中端实用型技术人才也留不住,严重影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东北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并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企业在招引人才、留用人才方面的问题。
  搭建平台
  为民企留人用人“赋能”
  为了破解东北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困境,陈良勇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建设东北地区民营企业人才信息交流平台,构建跨地区民营企业数据库和招聘需求数据库,打破人才信息壁垒,提高民营企业人才配置效率。通过提供资金、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同时,依托平台开展民营企业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实现人才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政府主管部门应在拓宽申报渠道、健全评审机构、完善评审标准等方面,进一步简化规范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的有关规定,切实建立起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或“直通车”,发挥好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充分激发和释放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吸纳并提高民营企业专家参与企业相关的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份额比例,切实增加民营企业在职称评审标准上的话语权。
  陈良勇建议,借鉴国内外人才派遣的成功经验,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搭建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派遣平台,通过建立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评估与筛选、完善服务体系等措施,有效整合东北地区资源,提供充足的高技能人才供给,满足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通过提供资金、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平台的建设和市场化运作,通过人才派遣方式降低民营企业成本,提高高技能人才使用效率,并推动企业间的互利合作与共赢发展。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