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战后加沙由谁接管
美以分歧愈发明显
文章字数:1812

  12月11日,在加沙地带代尔拜拉赫的一家医院,一名受伤儿童接受治疗。新华社发 
  12月11日,在加沙地带中部的迈加齐难民营,人们在以军袭击后的废墟中进行搜救工作。  新华社发 
  本轮巴以冲突已持续60余天。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1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1.8万巴勒斯坦人死亡、近5万人受伤。与此同时,以军对加沙地带的进攻仍在推进。
  随着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加剧,美国政府因“一边倒”支持以色列而饱受国际社会批评。据多家媒体报道,尽管美方坚定“挺以”,但关于本轮冲突结束后加沙地带的治理问题,美以双方分歧越来越大。
  由谁接管分歧大
  据以色列第13频道电视台10日报道,以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已成立一个秘密小组讨论战后加沙计划。该小组由国家安全顾问察希·哈内格比和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尔默领导,成员包括以军和国家安全及情报机构代表。报道说,这一团队已举行四次会议。
  据美联社报道,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将在加沙地带保留“开放式的安全存在”,并排除了由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加沙地带的可能性。这表明以色列或将扩大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和加沙地带等。2005年,以色列军队和定居点人员全部撤出加沙地带。2007年,法塔赫与哈马斯爆发冲突,哈马斯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法塔赫则控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
  报道说,美国政府对战后加沙地带的规划与以方想法截然不同,这构成了双方最大分歧。美方“不会允许以色列重占加沙地带或进一步缩小本就狭小的(巴方)领土”,希望巴民族权力机构能够回归加沙地带,并就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与以色列恢复和谈。
  根据白宫发表的声明,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本月2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表示,在由巴民族权力机构领导、巴勒斯坦人民建立自己国家这一明确前提下,有关加沙地带重建、安全和治理方面的努力才能得以进行。她强调,不可由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因为不利于以色列的安全、巴勒斯坦人民的福祉和地区安全。
  战后如何治理意见不一
  美以不只在战后加沙地带将由谁接管的问题上存在矛盾,还在如何治理问题上意见不一。本月早些时候,多家媒体报道,以军计划本轮冲突结束后在加沙地带设立安全缓冲区,以防止哈马斯等巴方武装人员渗透进入以色列。
  美联社援引内塔尼亚胡顾问奥菲尔·法尔克的话说,以色列计划在摧毁哈马斯后实现加沙地带“非军事化”和“去激进化”,设立安全缓冲区可能是“非军事化”的一部分。
  《以色列时报》报道说,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11月30日访问以色列时,内塔尼亚胡向他提及这一设想。不过,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在12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对此持反对意见,“加沙地带必须是巴勒斯坦土地,而且面积不能缩小”。
  随着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加剧,美国政府因“一边倒”地偏袒以色列而饱受国际社会批评。但随着加沙地带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局势不断恶化,以及美国即将进入大选年,不少民主党人支持叫停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攻势。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日前发布的民调显示,56%被调查者不支持美国政府应对本轮巴以冲突的方式。迫于国内外压力,布林肯警告以军行动导致的“平民伤亡数字仍然过高”并呼吁增加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也表示,“保护加沙地带的平民既是道义责任,也是战略要务”。
  (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12日电)

  以色列宣布重新开放与加沙交界的凯雷姆沙洛姆口岸
  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11日电 以色列国防军和以色列国防部下设的政府领土活动协调处11日晚宣布,以方将于12日重新开放凯雷姆沙洛姆口岸,以检查从埃及进入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声明说,载有水、食品、医疗用品和避难设备的卡车将在凯雷姆沙洛姆口岸和以埃之间的尼察纳口岸接受安检,然后经拉法口岸运送到加沙地带。
  声明强调,以色列不会直接向加沙地带提供任何援助。
  据多家媒体报道,此举有望让更多援助物资“加速”进入加沙地带。《以色列时报》报道说,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进入加沙地带的救援卡车只能在尼察纳口岸接受以方安检,这导致救援物资进入加沙地带的时间出现延误。
  凯雷姆沙洛姆口岸位于以色列与加沙地带东南部交界处。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前,超过60%的货运物资经由这一口岸进入加沙地带。
  联合国分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马丁·格里菲思7日说,如果凯雷姆沙洛姆口岸开放,将对更多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