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小小一粒豆,推动千亿级市场
我省以科技推进良种选育、种植、收获及深加工,形成较为完整的大豆产业体系
文章字数:1320
  “百豆宴”现场,参观者争相品尝大豆食品。本报记者 孙岩摄
  ■本报记者 李木双
  一粒大豆,浸透百转千回滋味,带动千亿级市场发展。在哈尔滨举办的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上,一场“百豆宴”吸引了各路参展商和消费者的注意力。来一口纯大豆制作的豆腐,品味豆制品的醇香;吃一个豆腐酸菜馅儿饺子,酸酸爽爽中透着豆脂的香气;尝一口大豆蛋白质坯料制作的锅包肉,筋道中浸满料汁的香味。
  在博览会上,作为我国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的黑龙江,展示了科技推进良种选育、种植、收获以及深加工产品研发的优势,让一粒小小豆子,构建起千亿级产业集群。
  100%自育
  龙江良种引来八方客
  11月15日,“百豆宴”上,豆翠浮球、玉书豆腐、千树万树梨花开、层峦叠嶂、黄鹂鸣翠柳等充满诗意的百道菜肴名称,吸引了众多参展商、企业和市民驻足品尝。尝过各种大豆、大豆蛋白质制成的饮品、菜品的人,大多会称赞一句“这豆子真香”“豆味浓”“就是小时候的味道”。这不仅是对菜品味道的赞美,更是对原材料品质的肯定。在被问到原料来源,所有的出品方都表示“我们用的就是咱本地的大豆”。
  不同产品,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不同,一句“本地的”,就能满足需求吗?答案是——能。
  黑龙江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40%以上,商品率达到80%以上。广袤的黑土地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为黑龙江大豆赢得绿色有机的金色名片。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9137万亩,居全国首位,其中绿色、有机大豆认证面积占近四分之一。全省拥有国家和省部级大豆研究平台近20余个,现有大豆科研人员600余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大豆产业科技体系。
  在我省建成的寒带作物及大豆种质资源库,保存大豆种质资源近3万份。截至2023年,我省累计选育大豆品种952个,育成品种确保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用种自育100%,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做到“种龙江豆,用龙江种”,成为龙江大豆培育良种的强有力保障。
  众多好品种为企业选择食材原料提供了更精准的服务。在“百豆宴”上,金豆来豆腐工坊负责人说,企业经过几轮筛选,确定用“豆252”这个品种制作老式豆腐,受到普遍好评。哈尔滨市太阳岛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宏伟表示,制作黄豆酱,对大豆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有专门要求,本地大豆品种能提供质优价廉的稳定供应。
  科技赋能
  大豆产业链蓬勃发展
  从原料产地到产品产地,科技为龙江大豆产业带来更多发展可能。近年来,黑龙江深入落实“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豆加工产业链条由过去的单一以大豆压榨为主向大豆食品加工不断延长,全省大豆设计加工能力近1350万吨,居全国第四位。
  在博览会现场,大罗新的素肉制品受到关注。通过科技研发的有机大豆产品——素肉、素肉辣椒酱以及大豆植物蛋白坯料引来不少参展商和市民品尝。大罗新销售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养生意识提升,很多人对吃素肉感兴趣。企业与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合作,以我省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为主要原料,共同研发出植物蛋白人造肉,市场销售前景非常好。企业最看重的是原料产地也是产品生产产地,拥有原料采购、运输等多方面优势。近两年,随着哈尔滨旅游市场火热,企业推出的包装上印有城市地标性建筑的素肉零食,成为热销的旅游伴手礼。(下转第三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