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哈尔滨地区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点滴
文章字数:6818

  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 李春华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整个思想体系的精华和灵魂,也是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为种子和土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告诫全党: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是因为它严重削弱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绝不能脱离群众,这不仅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真理性认识,也是审视古今中外历史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在中共哈尔滨组成立100周年之际,回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哈尔滨地区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点滴,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满洲工人运动决议案》。

  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罢工时的电车。

1 转换身份 拉近和群众的距离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党创立时期就已经认识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革命工作的必要性。在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群众路线的思想光辉已经凸显出来。党组织会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

青年是党的重要发展对象,做青年工作就必须走进青年中。1923年3月,中共北京区执委会根据罗章龙的建议,正式派遣陈为人、李震瀛到哈尔滨筹建地方党组织工作。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陈为人曾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山东党小组的创始人之一。李震瀛来哈前曾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运动,担任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长。他们接受党的派遣,放下各自的身份,选择到青年读者喜爱的进步报纸《哈尔滨晨光》报社应聘为记者,利用这个阵地,广泛与文化团体、知识界接触,发表抨击军阀政府反动统治的文章,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他们还创办了哈尔滨通讯社、哈尔滨青年学院。由此,吸引、凝聚了一批进步青年,从中发展了5名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于1923年10月完成创建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的伟大使命。

做工人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和工人打成一片,让工人接受你,认可你是他们中的一分子。这对于富裕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中共哈尔滨地方组织的第二任领导人、北满地委书记吴丽实,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10月来到哈尔滨。为了便于深入到中东铁路工人中开展活动,他和党从关内派来的早期共产党员姜文洲等人以做小工(临时工人)的身份来到中东铁路哈尔滨机务段。吴丽实是一个白面书生,手指纤细、身体瘦弱,在干搬、扛、抬的体力活时很吃力。当时工人们都认为他是托关系进来的,有点瞧不起他。但吴丽实不怕脏、不怕累,又有文化和胆识,总是帮助工人出主意,在劳动中主动与工人交朋友,工人们愿意和他接近。经过一年的努力,党员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到1926年末,北满地委所属的12个支部已有党员140余人。曾经和吴丽实一起工作过的韩迭声解放后赞扬他说:“群众见之,说他是群众之一,但他是群众中的先觉者;知识分子见之,说他是知识分子之一,但他又是知识分子中的工人阶级战斗员。”

在一些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发现了哈尔滨地区党组织对走进群众、指导工作的规定。1927年12月1日第一期《满洲通讯》刊印了《满洲工人运动决议案》,要求“各地党支部要将有能力的工人同志多参加党的指导工作,知识分子的同志多往工人中参加工会的工作”。此后,很多党的优秀知识分子被派到东北指导革命工作。

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一个回族乡绅家庭的郭隆真,曾就读于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是同学。1929年,在中东铁路事件后,郭隆真被派到哈尔滨,出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委员,负责领导工人运动。为了更好地掩护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郭隆真以工人家属的身份与先期到哈尔滨的共产党员李梅五假扮夫妻,组成临时家庭,并租住在偏脸子八道街29号大院一座板夹泥的平房里。当时,李梅五已是中东铁路总工厂机器分厂的工人,因为中东铁路工厂不招收女工,郭隆真就在工厂大门口摆了一台旧缝纫机,给工人们缝补衣服和洗油包(工作服),以此作掩护与工人以及工人家属接触,在工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刘少奇领导下,郭隆真参与组织了多次铁路工人大罢工。

1931年11月,杨靖宇被满洲省委任命为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兼道外区委书记(当时哈尔滨市委已被撤销,设立直属满洲省委的道里、道外两个区委)。在哈期间,他变换了多种身份。需要做知识分子工作时,他会穿上旧得褪了色的灰布长衫,像极了出入街市的贫穷知识分子;需要做工人工作时,他会穿件青布裤褂到工厂,和工人没什么区别;在农村,他的打扮举止又和庄稼人一样。

1932年秋,赵一曼来到哈尔滨,转年春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为便于掩护,赵一曼和老曹假扮夫妻,组成“家庭”。白天,赵一曼以家庭主妇身份买菜、做饭、洗衣服……老曹外出做工。晚上,赵一曼和老曹紧闭门窗,全身心地投入到撰写宣传品、刻印文件、整理资料等革命工作中,他们常常工作到深夜。1934年他们一起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史和哈尔滨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些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凭着扎实的群众工作功底生存下来,并孤身一人发展了党的组织。1937年4月15日哈尔滨的党组织遭受重创后,侥幸脱逃的市委书记张瑞麟隐藏在道外大水晶街的兴久客栈,身无分文,经一个店友介绍到铁路仓库做临时工,干些杂活。后又经人介绍,到董荣昌开的荣记铁工厂当勤杂工。在这里,他结识了董荣昌的侄子——在三棵树铁路工厂当工人的董丽泉,并发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建了三棵树铁路工厂党支部,董丽泉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2月,董荣昌准备去奉天经营翻砂厂,把荣记铁工厂交给张瑞麟负责经营。因为人手少,张瑞麟便把在兴久客栈认识的两位店友姜文山、张宝树找来做帮手,后发展他们入党,建立了荣记铁工厂党支部。在白色恐怖中,张瑞麟以最底层的工人身份得以存活,并建立了两个党组织,足以说明他与工人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从一些人后来的回忆中,我们发现每个从游击区来敌占区从事地下工作的党员因为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转换身份,都会接受组织的培训。曾任哈尔滨市委书记的张瑞麟在回忆录《在漫漫长夜中》介绍过这种经历。1936年10月他来哈任职,在地下党员张宗伟家接受李兆麟10余次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苏联十月革命胜利、苏联建设成就和苏联人民的生活;中国革命的历史以及我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江西的斗争情况;党章的内容和地下斗争的工作方法。虽然没有表述工作方法是什么,但笔者猜测深入群众中去联系、发动群众应该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不管他们原来是什么身份,他们都会从衣着、身份到情感尽可能地努力贴近工作对象。他们与工作对象干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在工作对象中树立了威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使得他们的工作得到推进,组织得到壮大。

   解放战争时期,哈尔滨人民群众积极送粮支援前线。

  2 了解诉求 助推群众运动

  毛泽东说过:“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洛基采访时说:“我们的工作不是享乐,而是为大众服务。”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确途径,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党的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这种服务大众的宗旨在中共哈尔滨组成立后就体现出来。

  1927年《满洲通讯》第一期《中共满洲临委复哈尔滨市委的信》中要求“今后……对外应观察民众所需要的是什么?……下次来报告,要特别分析工农群众的真实状况”。

  在开展工人运动中党组织必须了解工人的基本诉求,帮助工人提出合理要求并及时跟进指导,才能提高经济斗争的成功率。冒高、激进的要求只会让工人运动走上歧途。1930年8月北满特委建立后,深知这个道理,提出“日常要引导工人作经济斗争才能发展工会组织和提高工人政治斗争兴趣。如提高工资、减少劳动时间、改良待遇、反对裁工、发给现金等等要求”。这一时期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与党的正确引导有直接关系,如成衣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和星期天休息罢工一次,参加人数300人;皮鞋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反对搜身和查封工会,罢工一次,参加人数1600人;东铁失业工人为反对裁人,罢工一次,参加人数250人;火磨工人为反对裁人,罢工一次,参加人数200人;电车工人为反对军警打人、捕人,罢工两次,参加人数300人。在罢工取得一定胜利的同时,党组织会借势引导工人在斗争中成立工会组织,全市会员一度达千余人。中东铁路总工厂和皮鞋工人在罢工斗争中,还成立工人武装纠察队、互济会等组织。

  经过二十几年的艰难发展,党组织非常清楚抗战胜利后的哈尔滨人民所思所求,谙熟群众工作方法。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与国民党展开了一场争夺东北的斗争,实际也是一场争夺东北群众的斗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1945年11月中共滨江工委出版《松江新报》,陈云同志秘书刘成栋为该报撰写创刊词《我们的任务和立场》,明确告知人民群众:“我们是东北大众的立场,为东北人民大众服务,一切对东北人民大众有利益的事情我们都拥护赞助,反之我们都反对和拒绝。”

  1945年12月2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东北局的指示充分阐述了解决群众基本诉求对于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从顶层为东北党组织指明工作的方向。其中第三点是这样写的:“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必须使一切干部明白,国民党在东北一个时期内将强过我党,如果我们不从发动群众斗争、替群众解决问题、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点出发,并动员一切力量从事细心的群众工作,在一年之内,特别是在最近几个月的紧急时机内,打下初步的可靠的基础,那么,我们在东北就将陷于孤立,不能建立巩固根据地,不能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而有遭遇极大困难甚至失败的可能;反之,如果我们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就将战胜一切困难,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群众工作的内容,是发动人民进行清算汉奸的斗争,是减租和增加工资运动,是生产运动。”12月31日中共中央再次致电东北局:“如果你们在东北今冬明春能发动广大深刻的群众运动,像大革命时南方的农民运动与工人运动那样,又有十余万主力部队和二十万地方部队与之配合,那你们就不仅能够在东北站住脚,而且能争取对国民党的优势,否则你们在东北的地位就将是很危险的。”

  中共哈尔滨市委积极落实中央的意见。1946年7月12日,发出《关于哈市的工作方针》,指出:“以街为单位,抓住群众各种切身要求,并以各种组织形式发动群众起来清算汉奸、特务、恶霸、反动保甲长等。”7月14日东北局书记彭真在市委机关干部会议上讲话时再次明确了发动群众的方式方法和不同阶层的不同任务:“在哈尔滨的各阶层中,我们的基本群众是工人、店员、学生、贫民、农民,这是我们的依靠。我们要眼睛向着他们,屁股坐在他们方面……怎样发动群众?首先是搞清算,这是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发动群众的。一个是政治清算,清算特务、警察、宪兵等的罪行。一个是经济清算,清算克扣、贪污。工人、店员中是工资、待遇、失业问题,贫民是评房租、分敌伪房子问题,学生是改造思想,教育他们为民主、为人民服务问题,近郊农民是分土地问题。”可见当时我党对于哪些人属于要发动的群众以及群众的基本诉求是非常明了的。

  此后通过改造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反奸剿匪和反动党团特登记;开展工人、青年、妇女运动;在郊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整顿秩序和繁荣经济等做法,把群众发动起来,生产在恢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好转,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党在东北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

  这一时期,党群关系亲密无间,党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信。在解放战争中,市委提出的“动员哈市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的号召和《关于开展厉行节约,支援前线运动的决定》得到全市各阶层的积极响应。中东铁路总工厂和一批民营小型铁工厂被组织起来参与军工生产,东北民主联军赞誉到:“哈尔滨军工生产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军工生产的一个创举”。在军需生产中,参加絮绗的有职工家属、军烈属、劳动妇女、郊区农村妇女及其他阶层妇女共计 12000余人,上至年逾占稀的老大娘,下至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纷纷走出家门,在临时借用的学校、戏院、仓库和寺庙里夜以继日地为前方战士赶制被服,絮绗了大量棉衣。2.3万人踊跃参军,占全市适龄青年的23%。8000余人参加战勤服务。1947年冬,松江省在“送好粮,打好仗,保卫果实”的口号下,各地从鸡鸣到半夜,翻身农民送粮大军的漫长行列不绝于途,劳军和拥军拥属活动此起彼伏,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多次在报刊上发布鸣谢启事。整个解放战争中,哈尔滨人民群众参与度极高,奉献极大,印证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哲理。

解放战争时的《哈尔滨日报》。

3 舆论引导 唤醒群众民族复兴意识

1925年10月召开的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提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而唤醒人民觉悟的重要方式就是发挥舆论的强大作用。

1923年,陈为人、李震瀛抵哈后即选择《哈尔滨晨光》报作为团结争取青年的阵地,完成了创建东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的光荣使命。

1928年1月26日《中共哈尔滨县委组织、宣传、职运、农运新决议案》关于宣传工作写到:“我们若只注意组织而忽视宣传,我们终不能领导广大群众使之集合在我们旗帜之下,走向革命方面去”。

1928 年9月后,陈为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为积极开展工农群众运动,发展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相继创办了《满洲通讯》《满洲工人》等刊物,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发展了一批工人党员。哈尔滨县委党员人数达到95人,分布在地包、正阳河、印刷厂、大站、油坊、火磨、皮鞋工人等11个党支部中。

《哈尔滨新报》是以民办报纸面貌出现的一家公开发行的大型报纸。由国民党左派创办,但报社员工多为地下党员和共青团员。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率部队在嫩江江桥抵抗日军进攻,8日该报二版头条题以《大兴江桥抗敌战绩讯》大字加框标题,集中刊载11条电讯,反映中国官兵坚决抗敌的情况。看到报纸的消息,哈尔滨各界人民受到极大鼓舞。在中共哈尔滨市委的暗中组织下,广泛开展了“援马抗战”活动。哈尔滨各爱国团体、商会购买了各种食品送往前线,慰问抗日官兵,一些工人几次捐款支援马占山。各大中学校学生也走上街头开展募捐,法政大学仅三四天就募集到一万多元哈大洋。各学校的慰问品整整装了一节车厢,由铁路特别加挂装载开赴齐齐哈尔。1932年1月30日,中共满洲省委迁哈后秘密出版第一份机关报《满洲红旗》。在同日的《满洲红旗副刊》上刊载了《民众立刻武装起来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出满洲》等文章,地下党员将报纸散发到进步学生中。1932年春,哈一中约200余名爱国师生组成一支抗日义勇军学生大队,后投奔赵尚志的抗日队伍。

1945年8月,哈尔滨人民虽从十四年日伪统治的悲惨境遇中解放出来,但不了解共产党,不少人认为中国的执政者应该是国民党。为了让全市人民了解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军浴血奋战的真实历史,戳穿国民党抹杀东北人民抗战的欺骗宣传,同年11月创刊的《哈尔滨日报》连载了冯仲云撰写的《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斗争史略》以及介绍国统区、解放区截然不同生活状况的文章。1946年3月9日李兆麟遇害。12日《哈尔滨日报》在第一版以《民族英雄千古奇冤!张寿篯将军(李兆麟)被害,十四年艰苦奋斗为国为民,在和平团结声中惨遭毒手》为题揭露国民党法西斯的暴行。随后还用整版篇幅发表各地读者来函和署名文章,声讨国民党的罪行。4月23日,苏联红军驻哈部队开始撤离。4月26日,杨绰庵等“接收大员”随苏联红军逃离哈尔滨。同日,哈尔滨市各界人民代表130人致电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称:“哈尔滨市现呈无政府状态,群情惶惑,治安堪虑。至祈贵军迅速进驻市内,以维治安,而慰民望,不胜迫切待命之至!”可见哈尔滨人民的觉醒,对国民党完全失去信心,转而对共产党充满希望。4月28日哈尔滨解放。5月4日哈尔滨市民15万人在兆麟公园举行欢迎民主联军市民大会。各阶层代表纷纷发言,仅从工人代表戴镇的发言内容,就可以说明人民对共产党的拥护。他说:“过去我们东北老百姓过了十四年的亡国生活,没有人来救我们,国民党军阀出卖了我们东北,专打内战,想消灭人民军队,封锁了一切消息,使我们无从知道共产党军队所干的伟大革命事业。今天我们明白过来了,中国人民是伟大的,现在全世界上有了人民自己武装的国家,除了苏联而外,便是中国。这是可以引为自豪,可以算是伟大的民族。这种伟大,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联军给东北人民争来的。”   

穿越七十多年前,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哈尔滨地区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的点点滴滴,充分印证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传家宝,是我们取得胜利的生命线,必须时时刻刻坚持下去。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