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城市有活力 文化添魅力
中外音乐名家盛赞“音乐之城”
文章字数:1735
  汤沐海携手哈响与哈芭联袂演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本报记者 封娇文/摄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涵养着这里的人民。夜幕降临,松花江畔乐声悠扬,中外游客与市民聚集在防洪纪念塔广场,一边吹着凉爽的江风,一边欣赏着舞台上的精彩演出。沿江岸而行,年轻人自弹自唱,老年人闻歌起舞。非洲鼓表演、水兵舞、小合唱……弦乐声声、曲韵悠扬,这是哈尔滨人的生活常态。
  在第3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举办期间,众多中外艺术家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对这里的音乐文化氛围赞不绝口。
  用音乐表达人民心声
  从恢弘的渤海古乐、悠扬的金朝雅乐,到大晟编钟的千年铮鸣、百年前恢宏奏响的《1812序曲》,中西方文化在哈尔滨相互交融。中国第一场交响音乐会、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所音乐学校、第一所芭蕾舞学校、第一家电影院都诞生在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
  哈尔滨交响乐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大师汤沐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0年前,他作为开幕式指挥第一次参加了哈夏音乐会,“当时就对哈尔滨夏天美好的自然环境与凉爽的气候特点留下深刻印象。此后,我获选哈响艺术总监、首席指挥,这是政府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要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承担这份责任。”汤沐海认为,“哈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我觉得这很好,因为一个音乐节并不是一定要展示大咖,音乐节反映了城市人民的一种心声,大家对艺术的爱特别美好。夏天你在松花江畔走一走,就会看到好多人在唱歌,抒发心中的感情。我相信‘哈夏’会越办越好。”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合唱指挥培训班”在哈举办,前来授课的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李培智说,他年轻时就知道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现在很多城市致力打造‘音乐之都’‘歌城’等,哈尔滨有着优秀的音乐传统与底蕴,很了不起。许多在音乐界有影响的艺术家都是从哈尔滨走出来的,如著名歌唱家金铁霖、田玉斌等。一说哈尔滨,就是好嗓子的感觉。”
  用深厚底蕴展现文化魅力
  近年来,国际一流水准的百年哈响、年轻富有活力的哈芭、成为中俄音乐教育“桥头堡”的哈尔滨音乐学院,以及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大剧院、老会堂音乐厅、哈尔滨博物馆、哈尔滨音乐博物馆、群力音乐主题公园等诸多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与修复,与遍布全市每个角落的3011个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2513个文化广场、30个24小时智慧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成投用,为哈尔滨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文化魅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7年8月7日,哈尔滨与金泽、釜山共同获得2018年“东亚文化之都”称号。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东北亚文博会等文化盛会,让哈尔滨用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蕴与开拓创新的城市活力,在交流互鉴中加深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来自金泽北陆三重奏乐团的木埜下大祐、小林敏江、绪方里珠3位长笛演奏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连称赞哈尔滨是座美丽的城市。第一次来到哈尔滨的3位演奏家表示,“很早就知道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能来参加‘哈夏’演出感到非常荣幸。”小林敏江说,来之前她在网上查看了哈尔滨的部分街景,觉得很漂亮,来到这里后发现高楼林立、街道整洁,还有很多公园,感叹这里真是一座浪漫迷人的城市。木埜下大祐表示,哈尔滨音乐厅非常雄伟,这座城市有很多高楼大厦,交通和通信也很发达,“借助参加‘哈夏’演出的契机,我要把中国的音乐节庆活动和音乐发展情况介绍到日本,同时也让中国观众享受我们带来的优秀作品。”
  来哈观看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表示:“松花江畔、湿地风光,市民蒸蒸日上的生活状态与整个城市的活力,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松花江畔,我看到很多给游客画肖像的画家,也看到正在直播或者可以点播的歌唱家、网红歌手等现场演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和浪漫气质。同时,‘哈夏’舞台上演的《胡桃夹子》再现经典,让我深受感动。”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曾3次来到哈尔滨的世界指挥大师祖宾·梅塔表示,在这里他第一次了解到自己用了一辈子的十二平均率和五度相生率是中国人发明的;在这里他感受到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巨大包容。
  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哈尔滨,用音乐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