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再回冰城
文章字数:1622

  □陈贵诚

  去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梦回冰城”,登在《哈尔滨日报》上,今年我真的又回到了哈尔滨这片令我魂牵梦绕的故土,许是听到上天对我内心的呼唤,许是情谊缘分未了。
  再回哈尔滨是为了工作,也是为了生活。回想离开的这么多年,异乡的生活可以用“朝朝夕夕眷念故土”八个字形容。也只有在哈尔滨,才会让我有一种心安理得的感觉。走进熙熙攘攘的人群,耳边响起的嘎嘎地道的乡音,浮躁之心一扫而光。
  回时正是4月底,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走在儿童公园的河边甬道上,流水潺潺,绿树成荫,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花香鸟语,好不惬意。穿街走巷,去寻觅旧时光,仿佛都有变化,记忆里影影绰绰的旧景象,和今天的新景致交叠,让我的心中泛起一圈圈涟漪……
  清晨起早,去三姓街的早市转了一圈。偌大的市场人来人往,卖蔬菜水果和百货日用品的各种吆喝声,人声鼎沸。我喜欢在靠近河边的一家小摊上点上一个馅饼,再来一碗羊杂汤,咬一口满嘴流油又鲜美的馅饼,心里特别惬意。有时候想想,这么多年尝过的山珍海味也不少,都不知滋味,如今像这样的早餐,却是难得的美味。
  我的一个多年前在外地认识的朋友听说我来了东北,跟我说过几天也要来东北创业。我当时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没过几天,他还真的带着他的同学来了。这都是缘分,因为他向往哈尔滨,向往这里的坏境,故慕名而来,他原本跟我一起做过直播,这次来哈尔滨也是想做直播的公司。他很快就去江北松北区开发区服务中心那边租了房子,那个开发区服务中心发展势头挺大,现在正在招商引资,松北新区现在日新月异,已经有10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贸易服务机构进驻;如中俄贸易洽商会、松北新区会展中心也都已经入驻了,美好的前景和招商旺市吸引了他,他跃跃欲试决定搭建他的团队。他去开发区洽谈了多次,听说已经准备入驻了。这里的姑娘小伙们肯吃苦,能配合,也希望他们的团队能站稳脚跟,有新的发展空间。
  周末的时候,我那位朋友让我带他领略一下哈市的美食美景,于是我就带着他们去了防洪纪念塔。防洪纪念塔是因1957年哈尔滨战胜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而建设的,它比1932年水淹哈尔滨水位还高很多,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斗战胜洪水,保卫了哈尔滨市区的安全……她是哈尔滨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不畏艰难,战斗到底的精神体现,一座让人们永远铭记的丰碑……设计这座纪念碑的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哈尔滨设计院的俄籍犹太人设计师巴吉斯,他巧妙地利用中西合璧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这座纪念碑。我认为它是最能代表城市精神的一座丰碑。
  参观完纪念塔,向东步行500米,我们又登上了“滨洲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旧桥),它是1898中东铁路修建的大铁桥,是沙俄为了攫取东北的特权,使用武力逼迫清政府和他签订“中东铁路修筑条约”,沙俄侵略了中国,攫取在东北的特权,那段历史是中国人屈辱的历史,是难以忘怀的。如今它已变成“中东铁路公园”,很多来哈的朋友们都喜欢来这边打卡,勿忘历史,展望未来,为了我们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而纪念。这也是一览江景最好的地方。
  我们从桥南走到了桥北,然后在江北松浦镇灯塔村的一个饭店用餐。小店的老板已然喝得面红耳赤。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点了一个铁锅炖鱼,又要了几个风味小菜,与老板说话很投缘,他还拿出珍藏了10多年的富裕老窖。听老板讲,他这江边渔村的小店已经开了二三十年,他滔滔不绝地讲起1998年那场洪水淹没江北的情况,也说起水淹后恢复生产的情况。如今,门前的被淹遗迹仍在,新建渔村生机勃勃,它诉说着当年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新村经济的突飞猛进。这一路的风景,还有那陈年的老酒,都会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永久回味。
  前几天,刚好路过东大直街,看到那尊昂首向上的“黑龙”雕塑,当时那是象征哈尔滨崛起的标志。它也让我感慨万千,我特地下车去看了一番。当触碰到那坚硬的鳞甲,仰望那怒发冲冠的神态,我感觉充满了力量。
  再回冰城,我愿用我的一腔热血和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为黑土地,为美丽的哈尔滨贡献我的一份力量,也希望这个城市能再次腾飞,再创辉煌!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