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端午趣事
文章字数:1387

  □ 李耀卿

  当北方蒲公英花开满山坡的时候,端午节也在此时赶到了。抚今追昔,联想起小时候的往事,东北俗称“五月节”也就是端午节那天,农家有很多趣事值得回味。
  挂葫芦
  端午节挂葫芦是一项庄重又热烈的民俗文化,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葫芦,祈求福禄寿喜财。不管贫富,就像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样,家家必挂。最早是用手工五彩纸剪叠成方形,后来又演变成葫芦形状,大小不一,下面一个彩色穗条,串上一根彩绳,系在带叶的枝条上,多数是柳条、艾蒿、山丁子枝等,插在房檐下、门上、神龛旁、仓房、猪圈等处,清风徐来,随风飘摆,有种仪式一样的隆重和喜庆。
  新时代气象万千,人们对端午节赋予更深更多的含义和美好祝愿。赏花、踏青、诗会、龙舟、团聚、敬老等,葫芦依然要照挂,但个头样式花色千变万化。大大小小的葫芦,代表着季节的变化,意寓着禄福和瑞吉兆头,更有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期盼。
  鸡蛋的情怀
  对孩子们来说,五月节就是管够吃鸡蛋。困难时期,鸡蛋是用来换米换盐贴补家用的,只有这天,再困难的家庭也要给孩子们煮上几个大鸡蛋。红红的皮儿,热热乎乎,香香软软,世界上不知还有没有比这还好吃的东西,如果能吃它个三四个,煮的、荷包的、煎的,还有蒸的鸡蛋羹、鸡蛋酱,不太敢往下想了,那该多美。有时孩子睡着了,父母把小蛋蛋放在孩子手里,为的是让小孩子醒时有个惊喜!
  鸡叫时,炊烟袅袅,母亲在蛋筐里把积攒多日的鸡蛋数一遍,然后按人头拿出来,一般一人两个蛋,用淘米水清洗后放进饭锅里,再舀进几瓢井水,十多分钟就可以把蛋吃到嘴里。
  细品生活千百味,源于四季万千耕。鸡蛋分个吃的时代过去了,早已成了餐桌家常菜,还有卧鸡蛋、茶鸡蛋、鸡蛋酱、鸡蛋汤等等,都在讲究营养均衡,但对鸡蛋的情怀仍在延续。
  麦地洗脸
  用小麦露水洗脸已延续了上千年,相传端午早晨用小麦苗上结的露水洗脸,可治眼病,又可祛病消灾。端午节这天早上,孩子们老早就被大人叫醒,仨一帮俩一伙地往生产队的麦地跑。这时的麦田一片翠绿,正是小麦灌浆拔节期,蹲在地头仿佛听到吱吱拨节声,更可真儿真儿听到山雀的唧唧喳喳的叫声,还有蛙鸣和蜜蜂嗡嗡飞舞,田野一片清香一派深绿。
  在地边找片茂密的麦浪,晶莹的露珠闪着白光,大的露珠像凸镜,折射出自己变形顽皮的笑脸。用手撸一把麦叶上的露水,往脸上抹洗,脸上、嘴里、头发上、衣服上全是露水,轻轻吮吸一小口,凉凉甜甜,从头到脚清爽无比。
  天蓝水清,村庄、炊烟、田野,又无比欢乐的童年,端午麦田的记忆犹深!
  猪倌儿
  生产队里的猪倌儿一般都是年岁大有责任心的人来当,每天早上负责把各家的猪赶到西沟子边的草甸子上放,猪啃食灰菜、苋菜、马齿菜、车前子等,喝着溪水,太阳落山前再把猪赶回来。早饭前后,一声“松猪喽”,家家把猪圈门子打开,黑的白的花的大猪小猪就随入猪群,哼唧着小调奔向屯外草甸子方向,猪倌儿和狗则跟在后面。晚上回来,只要是一搭屯子边,猪们撒欢往自家跑,说来也怪,猪们都能找到自家,从来跑不差,更不会有意去当“隔壁猪老王”。
  端午节这天早上,放猪人多了一个帮手,媳妇或孩子,两人挑着柳条筐或水桶,因为这天有猪的人家要给放猪人鸡蛋,这是几百年来节令中约定俗成的,也是对放猪人日出而作不辞辛苦的奖赏。蛋有拿熟的,有送生的,给多少全凭各家来赏,家家都比着拿。不多时,筐里、桶里装得满满的。在那个年月,庄户人把视为金蛋的鸡蛋鸭蛋鹅蛋情愿送人,不仅是心存感激,更多的是乐善好施和淳朴民风在留传。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