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推动哈尔滨振兴发展
文章字数:3463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 王惠燕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保证。要把实现高质量就业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将主题教育同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哈尔滨市的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
  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这必然对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劳动者的能力素质还不足以匹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以提高劳动者能力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带来的就业环境变化。同时,就业是沟通社会需求和供给,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纽带,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利用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重大转折期,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为更好应对以上问题对于劳动力资源市场的冲击,必须增强劳动力有效供给,全面提升劳动力质量,挖掘劳动力供给潜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以让每个人在适配的劳动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个人价值,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作用,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力资源。
  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并非简单的就业人数的增加,而是要让劳动者实现更体面的就业。这种体面就业是指在社会提供足够就业机会和合理社会保障前提下,劳动者有足够的劳动报酬、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谐的劳动关系,各方面权益得以保障。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过程中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高质量充分就业也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地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促进哈尔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
  着力增强产业吸纳就业能力
  着力增强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一是要做强产业支撑就业,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以产业发展拓宽就业容量。聚焦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和省市重点项目,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以产业增量生成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二是建立重大项目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重大工程项目的制定和实施,要将就业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各级人社部门定期对接了解各重大项目建设劳动用工、职业培训等需求,对于有用工需求的项目,优先组织本地重点群体就业。三是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展和用工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确保政策信息和资金支持直接惠及目标群体,在资源供给、政策扶持和能力提升等关键问题上,为中小微经营主体持续助力,加强发展动力,增强就业促进作用。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确保社会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要落实落细各项政策,用足用好“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就业补贴、社保补贴、见习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特别是聚焦中小微企业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二是通过入企拓岗、机构募岗、部门聚岗等方式,集中收集岗位信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搭建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精准对接平台。三是着力提高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匹配度。主动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和用人标准,打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如人社部门可以和本地企业建立联合见习基地,通过资深员工的培训带教,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四是对于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对未就业毕业生优先提供就业服务,建立精准帮扶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小型化、行业化、网络化招聘活动,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提高人岗匹配效率。
  支持和规范灵活就业及新就业形态
  支持和规范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领域发展,为劳动者创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和职业环境。一是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分类规范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用工模式,对于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研究相应的保障方式。对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养老和医保做到应保尽保,维护好劳动者合理报酬。二是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行业调解组织。如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建设,推进工会组织与行业协会、平台合作与用工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同时发挥妇联等其他组织作用,为就业者发展、权益维护等提供有力合理的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零工市场。加强零工市场宣传推广,加强市场监管、税务、人社、公安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强对零工市场的引导、监管和服务。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优质的社会服务资源参与到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营管理中,依法依规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服务,拓展职业规划、企业管理、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规模,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一是强化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培训工作体系,针对各类技能劳动者不同就业创业阶段和培训需求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分类开展好劳动者就业前的劳动预备制培训、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面向就业重点群体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等。二是建立技术工人需求动态监测分析体系。编制发布急需紧缺技术工种目录。围绕省市重大项目、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规划、组织开展培训。三是发挥职业技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作用,鼓励职业技校参与社会培训,扩大社会培训规模。加强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多元主体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四是搭建涵盖职业培训、技能评价、求职推荐等多方面功能的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在平台中设置职位需求发布、优质技能公开课、技能考核评价办法、培训补贴政策等多个版块,满足培训者多方面需求。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市场供需匹配、实施就业援助的重要载体,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一是健全覆盖全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持续完善街道社区等基层服务平台,健全多元化专业化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公共服务机构人员,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使居民享受“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可及性。二是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提高就业帮扶的精准性,提供个性化服务措施和解决方案,让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获得就业机会,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三是有效发挥“互联网+”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打通跨部门数据交换和动态管理,完善政策解读、业务办理咨询、就业信息发布等版块,设立人才市场专栏,与各知名招聘网站的合作,实现就业信息的推广。
  加强数字经济的就业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新产业新业态能够创造大量新就业形态,进一步拓宽就业领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断结合,数字经济领域的就业规模不断增长,数字经济职业从业者比重也不断上升。所以要进一步挖掘数字经济培育新增就业、升级就业结构的潜力。一方面要推动数字与产业相结合。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鼓励本地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创造更多新兴就业机会。推进产业数字化,让数字经济为传统行业转型赋能,引导数字经济参与制造业、绿色农业、创意设计产业、冰雪经济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数字职业发展时间普遍较短,人才需求较大,各部门可以联合数字企业及各高校协同配合,通过委托培养、见习、技能培训、认证等方式助力数字人才培养。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