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关于哈尔滨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字数:3892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由洪佳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的奋斗目标。这是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哈尔滨样板的新探索;是立足资源禀赋和文化积淀推动哈尔滨在同类城市中晋位升级的新路径。哈尔滨是中国现代冰雪文化的肇兴地、新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的起源地、最先将冰雪作为旅游标的物开发的先行者、世界闻名的冰雪文化名城。在后冬奥时代冰雪经济大发展机遇面前,哈尔滨如何借势造势、乘势而上,将打造“冰雪文化之都”落地、落实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冰雪文化是哈尔滨最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品牌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既是北方少数民族寒带冰雪文化的代表,也继承、创新和弘扬了近现代中国冰雪文化。

我国多个与冰雪相关的“第一”“之最”都产生于此。哈尔滨有中国最早的人工滑冰场,1906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滑冰协会,是中国现代冰雪体育运动的摇篮。1959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1996年举办第三届亚冬会、2009年举办第29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冰雪运动之城”名副其实。1963年,第一届冰灯游园会的举办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冰雪造型艺术的空白。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冰雪节——哈尔滨冰雪节,以此为前身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国内唯一跻身世界四大冰雪节庆盛典的地方性节庆活动。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冰雪游乐园——冰雪大世界,成为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组织了第一届中国滑雪论坛,各界专家学者、企业大咖汇聚哈尔滨,交流思想、共话发展。此外,独特的哈尔滨冰雪山水画派、冰版画、冰雪诗会、冬泳、冰上婚礼、冰秀等文化活动都在全国独树一帜、引领潮流。

“冰雪文化之都”目标的提出,正是根植于哈尔滨深厚的冰雪文化历史底蕴,以冰雪文化为依托,实现以文育人、以文铸城、以文兴业的全方位建设。

二、哈尔滨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的现实基础

在世界范围内,哈尔滨冰雪文化具有形成时间早、未曾中断、底蕴深厚、形态多样、影响力深远的特点,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在当今世界面临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尤其是随着“后疫情时代”和“后冬奥时代”的叠加,立足资源禀赋、紧抓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期,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的目标是哈尔滨立足辉煌成就、现实基础以及未来发展潜质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路径选择。

(一)冰雪资源首屈一指

祖国最北端——赏冰乐雪,还得哈尔滨。这是地理区位决定的自然优势。哈尔滨地处北纬45度世界冰雪优越带,冬季雪质好、风速小、温度适合室外活动。哈尔滨河流资源丰富,冬季时,这些水资源便转化为冰资源,结冰期长且冰层厚,为冰雪大世界等冰灯景观建设提供了天然优质冰资源。同时,哈尔滨也拥有适合滑雪的绝佳自然地形地貌条件,土地广阔,遍布茂密的森林和山川,亚布力滑雪场被誉为中国雪域“麦加”。

(二)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实

哈尔滨人与冰雪有着天然的情缘,冰雪与哈尔滨人生活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时最长的大型群众性冰雪运动。目前全市已组建了120支校园冰球队。新建的10座室内冰上运动气膜馆连同市域内的24处滑雪场、85处户外滑冰场以及省冰上训练中心等运动场馆为竞技赛事提供了有力保障的同时也为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提供了基础设施。

(三)冰雪文化品牌响亮

哈尔滨拥有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节庆品牌、哈尔滨籍冰雪运动员名人品牌和冰雪装备制造品牌三大品牌,这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知名度和影响力蜚声海内外,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冬季盛会。哈尔滨连续三年荣居中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

哈尔滨是优秀冰雪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输出地。在冬季比赛项目上,哈尔滨籍运动员展示了哈尔滨人在冰雪运动上的实力与传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在全国各大滑雪场,都能看到哈尔滨籍教练员的身影。哈尔滨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冰雪名人效应,冰雪运动教育培训IP品牌价值市场空间巨大。

哈尔滨的冰雪装备制造业根基深厚。在北京冬奥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奥运火炬“微火”技术到奥运专列材料攻关、哈尔滨商业大学在冬奥制冰技术上的突破等多项“硬核”科技体现了哈尔滨冰雪科技助力冰雪装备制造、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三、哈尔滨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的对策建议

虽然近些年哈尔滨冰雪产业、冰雪文化事业发展迅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冰雪文化挖掘和宣传力度不够、冰雪经济产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都是制约“冰雪文化之都”建设的突出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升哈尔滨冰雪文化品位

“打造冰雪文化之都”必须要在提升哈尔滨冰雪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增强哈尔滨冰雪文化的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这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是以丰富优质的冰雪文化供给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度挖掘哈尔滨冰雪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推动独具特色的冰秀、冰雪山水画等艺术作品创作,增强哈尔滨人冰雪文化自觉、坚定冰雪文化自信,促进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活动。加强基础冰雪体验项目的提供和普及,吸引不同人群参与冰雪运动。借鉴成都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理念,建设高质量15分钟冰雪健身运动文化圈,增强哈尔滨市民冰雪文化城市建设获得感,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冰雪运动设施和环境,给市民提供可感可及的冰雪体验。三是提升哈尔滨在冰雪文化、冰雪产业、冰雪经贸等以冰雪为核心的学术和科研领域的话语权。学习成都成立专门从事天府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天府文化研究院的成功经验,借鉴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的运营模式,打造哈尔滨冰雪文化研究机构、体系和载体,发出哈尔滨在此领域学术和科研的最强音。四是积极开展冰雪高峰论坛、冰雪博览会、建设国际冰雪产业交流示范区等活动。成为国内乃至世界冰雪文化、冰雪产业发展的新航标。

(二)建立哈尔滨冰雪博物馆

冰雪博物馆是城市冰雪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既是城市冰雪文化发展历史的浓缩,也是冰雪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几乎所有因冰雪而著称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冰雪(滑雪)博物馆。哈尔滨虽然有哈尔滨冰雪文化展览馆和哈尔滨冰雪艺术中心,但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冰雪博物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可在现有基础上,整理、收集哈尔滨市冰雪文化历史遗产,展示哈尔滨冰灯雪雕的发展历程、高超技艺、现代科技运用等内容。提高哈尔滨市冰雪艺术层次和品位,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冰雪、开展冰雪教育的场所,打造哈尔滨冰雪文化新地标。

(三)搭建哈尔滨冰雪全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破题这一理念的关键是如何将“冰天雪地”高品质、高效率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其中打造冰雪全产业链就是重要一招。

一是发挥冰雪体育的基础作用。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冰雪运动教育培训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冰雪赛事经济,在承办世界级冰雪赛事的基础上,着力开发哈市品牌赛事,开发冰雪赛事转播、广告冠名等经济蓝海。通过冰雪进社区、进校园、进工会等方式推动群众冰雪运动,使哈尔滨市民成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体。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研究建立总部设在黑龙江的冰雪运动培训学校,打造连锁品牌”的工作部署。哈尔滨要抓住后冬奥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依托冰雪名人效应和哈尔滨籍运动员的品牌优势,可以考虑以花样滑冰为突破点,打造冰雪运动教育培训旗舰品牌,为全国乃至世界培养并输出冰雪运动员、教练员等人才。

二是打造冰雪文化强势品牌。在文旅界,“得IP者得天下”已成为共识,国内外一流文旅产业项目开发中都体现出了强大的IP赋能。冰雪文化IP的开发和运营,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城市文化价值符号的输出,最终会形成城市文化的强势品牌。所以在市场经济和品牌经济大潮下,需加强对冰雪文化IP的把握以及衍生品的开发。

三是引导冰雪装备制造集群发展。在后冬奥时代,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消费升级和冰雪装备技术攻关突破,尤其是产业规模效应的显现、边际成本的下降和一些技术的民用化,冰雪装备制造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立足哈尔滨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小、散的短板和工业基础、科技资源雄厚的优势,建议从打造三类产业集群入手,建立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一类是以服装、鞋帽、基础冰雪运动器具为主的集群。吸收这类企业进产业园,抱团取暖、形成合力的同时通过集群内部知识溢出和竞争创新助推成本节约和收益增加。第二类是打造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智能高新冰雪装备器材研发制造集群。哈尔滨冰雪装备制造亟须拥有强大管理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甚至在一些领域可以制定行业标准的大企业把我们雄厚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时带领周边一批在产业链上有上下游关联的小企业发展。第三类是引入高端冰雪装备制造项目集群,形成以欧美知名冰雪装备跨国公司在哈尔滨的分部集群。

四是深化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建设。构建一套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的冰雪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在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需求、动机以及偏好的基础上,强化对冰雪旅游形象定位、宣传口号、标徽系统、节庆策划等的设计。同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哈尔滨打造成优质冰雪旅游目的地,让更多游客成为忠诚游客。将过去以流量和渠道建设为主转化为以内容和质量建设为重,通过建立情感的联系、文化的联系和向往的生活方式的联系使游客想来,来了之后能停下来、留下来、还会再来。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将不断取得新突破。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