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奋楫扬帆再出发
——“双循环”的哈尔滨打造“七大都市”新格局
文章字数:3258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和广大社科工作者在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中的重要作用,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社科联主办、哈尔滨日报社承办的“推动龙江振兴 打造七大都市”主题征文评选活动已于近日圆满结束。征文围绕省、市党代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阐释,聚焦深化省情市情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打破旧有思想观念的同时,深入探讨了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为助力龙江振兴发展,推动“七大都市”目标实现,本报于今日起将连续刊载获奖作品,以飨读者。——编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李慧伦

  哈尔滨以“扛起省会担当,奋力为全省振兴发展打头阵、挑重担、当主力、作贡献”为己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找准发展突破口,重塑竞争新优势,向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发力,加速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子。
  按下“快进键”  哈尔滨传统产业以双循环理念实现“立体化”发展
  新时代哈尔滨传统产业应当从供应链、产应链和价值链出发,内向型发展的企业注重走出去,融入到外循环经济圈,外向型企业则注重主动培育国内市场,增强企业对于国内市场的适应性,以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方案与目标。
  过去五年,哈尔滨“4+4”现代产业新体系规模突破6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年的492家增加到1751家,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创新驱动、园区带动、数字经济、生物产业等方面的成绩显著,“4+4”产业新体系、创新示范和经济引擎作用全面显现,结合产业方向发展定位,深耕全产业链发展生物技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生产工艺技术、制品,精准服务哈尔滨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优势和定位,提高价值链、产业链安全性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跑出“加速度”  哈尔滨数字经济实现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
  数字经济打造国内产业双循环
  需求端供给端发力
  数字经济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借助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推动产业效率的提升与创新发展。数字技术帮助传统产业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最终通过降本、提效、创新路径实现传统产业业绩提升目标。
  为推动建龙阿钢在智能制造可视化方面的技术突破,市科技局积极推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装置工程技术研究所与建龙阿钢紧密对接,校企双方围绕“高炉3D智能可视化平台开发”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哈工程技术团队针对建龙阿钢提出的技术需求,开展相关技术研发,现采用“基于数字孪生的高炉本体预测仿真技术”成功实现了冶金高炉设备及厂区环境的1∶1数字化还原。利用“监测数据+模型数据+业务数据”建立冶金高炉的数字孪生模型,对高炉反应器内部烧蚀状态进行虚拟仿真重构,利用仿真数据驱动的三维可视化技术解决了高炉内部反应“黑箱”的关键性问题。这两个项目研究成功后,填补该领域的行业空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面向国内炼钢行业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打造透明市场空间
  数字经济时代全新技术范式引领生产过程逐步向网络化与协同化发展过渡。数字经济依靠虚拟网络打造更加公开透明的市场空间,利用网络连接效应拓展中小企业嵌入到产业集群的渠道,全方位改善哈尔滨产业同构现象,提升产业内分工与专业化水平。
  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局部工程,需要有定制化的平台对它进行全面控制。在生产基地建立起智能制造全流程交互体系,这不是简单的“一揽子方案”,而是为基地量身定做,能够真正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多层次体系。在遵循合规的前提下,将助力公司进行更透明、更高效、更精准、更灵活、更环保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此外建立研发与生产共享的数据平台,实现持续工艺检测的目标,同时打通集团内不同子公司与总部之间的信息通道等。
  实现产业发展双循环
  数字经济所产生的网络连接效应,为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带来了更为便捷和经济的方式,推动企业深度融入到国际经济循环体系中。一方面,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可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提升国民生活水平,拉动内需,扩大国内市场效应;另外一方面,高技术水平的国际经济循环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示范效应有助于国内产业技术提升与结构升级,最终推动国内产业循环发展。
  聚焦“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对俄与深哈“两个合作”协同发力,推动省内、国内、国际“三个开放”相互促进,加速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依托新区、自贸试验区片区的辐射作用,加强与黑河、绥芬河片区的联动发展,探索推动“店”“厂”“仓”分立分设、协同发展,打造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飞地经济”新模式。依托“黑龙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服务中心”招商平台,深化深哈合作,常态化“驻点招商”,承接大湾区、辐射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依托中俄博览会等平台,充分发挥对俄地缘和资源优势,搭建对俄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开展科技、信息、经贸、文化等宽领域、多层次的对俄深度开放合作。
  数字经济强化哈尔滨外贸纽带推动双循环
  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其学习等数字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解决贸易中存在的基本问题,通过对贸易数据的实时分析实现自动化决策处理,提升出口企业运行效率。另外一方面,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方面应用推动了办公信息化进程,大幅度缩短贸易时间,提升贸易效率。进口规模的扩大以及需求的多样化加快了国内需求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变,加速哈尔滨产业产品升级换代,为出口贸易创造条件,以内需市场为动力,以国内产业为依托,以对外贸易为纽带,促进双循环格局的形成。
  哈尔滨具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供应链体系健全、产业配套能力强,规模庞大、分布广泛,中国的制造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并呈现出巨大的制造业产业规模优势。对于国外市场消费端的需求,哈尔滨制造能够做到有效覆盖,同时又可以做到种类丰富、价格合适,因而依托数字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贸易数字化的过程既包含了用数字技术对原有贸易流程的替代或优化,同时又会创建新的商业模式,改变原来的商业流程,创造新的增长点。因而对外贸行业,特别是传统外贸行业来说是一个转型的契机。
  释放“软优势”
  哈尔滨旅游经济实现国内国外双循环良性互动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正在悄然形成,正好利用这个“窗口期”深耕哈尔滨旅游,丰富与创新旅游供给,提升哈尔滨旅游产品质量与旅游服务水平,将哈尔滨庞大的出口旅游消费能力纳入国内旅游市场,做强自身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强化对外宣传推广,吸引国际游客与资源,最终推动哈尔滨国际旅游的发展。在通过旅游活动强化哈尔滨冰雪文化的对外交流,讲好冰雪故事,传播冰雪文化,提升哈尔滨冰雪文化软实力。此外,强化国外资金、管理以及企业等资源要素的引入,充分利用全球优秀资源促进哈尔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哈尔滨冰雪体育运动核心区。建设冰雪艺术街区,打造冰雪演艺综合体,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国际冰雪时尚创意名城。培育哈尔滨智能高新冰雪装备器材研发制造集群。近年来,哈尔滨以“两山”理念为引领,以文旅体融合发展为导向,推动国际冰雪节、冰雪大世界、冰雪嘉年华、亚布力滑雪旅游成为国际品牌,旅游收入年最高突破1500亿元、接待游客量突破9500万人次,连续五年荣膺“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榜首,跻身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榜前十位。哈尔滨要突出发展以冰雪体育、旅游、创意、装备等为重点的冰雪经济,努力建成世界冰雪产业发展新高地。此外哈尔滨要抢抓后冬奥时代机遇,坚持把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的重要途径,通过传播策略大力宣传冰雪文化,从而提升哈尔滨世界冰雪文化体育旅游名城知名度。
  千磨万击仍坚韧,栉风沐雨更上楼。站在新起点接续奋斗、新征程踔厉奋发,凝聚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共识,哈尔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