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胸怀“国之大者” 当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哈市将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持续推进新时代农业转型发展
文章字数:4664

  大型机械在丰收的田野里奔忙。(资料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把我市建成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先导区,《哈尔滨市“现代农业之都”发展规划(2022-2026)》日前出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6年,农业现代化有明显进展,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生产技术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经营规模适度、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实现“两个高于”,即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到2035年,哈尔滨市全面建成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农业之都”。
  发展基础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农业生产基础建设成效明显
  ■农村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县域经济发展全省领先
  ■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村民生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发展指标

  (至2026年目标值)
  粮食生产能力 330 亿斤
  大宗蔬菜产量 290 万吨
  肉类总产量 64 万吨
  禽蛋总产量 22 万吨
  奶类总产量 53 万吨
  水产品总产量 15 万吨
  粮食种植面积 3000 万亩
  奶牛存栏 14 万头
  肉牛出栏 64 万头
  生猪出栏 ≥600 万头
  家禽出栏 1 亿只
  发展目标
  到2026年,农业现代化有明显进展,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生产技术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经营规模适度、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实现“两个高于”,即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展望2035年,哈尔滨市全面建成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农业之都”。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取得新突破
  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摆上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科技助农,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提高全产业链收益,走出一条农业经济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哈尔滨市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成新型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国家优质农产品和现代食品战略供应基地。
  三产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立足粮牧主产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探索优质农产品供应链稳固、农产品加工高效先进、冷链保鲜仓储物流体系设施完善、产品营销理念方法现代、全产业链利益分配科学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基地、规模农产品加工大集群、安全农产品供给大厨房,争当引领全省农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三产融合的先行军、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努力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为重点,完善新型城镇化体系,加快县城补短板,发展哈尔滨市都市农业,建成中国北方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先行区、城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引领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以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与城市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进步,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趋于完善;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强。
  发展定位
  对标当好新时代走在全省前列排头兵的总要求,结合哈尔滨市正在全力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哈尔滨市要当好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建设“现代农业之都”战略定位是:
  创建高品质农业生产样板市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园艺业、设施农业以及特色产业,扩大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精细开发农业多重功能多种业态,构建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强化高效精准发展方式植入深度,着力构建产业精深、产出精品、经营精细、科技精湛、服务精准、装备精良、景观精美、文化精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秩序,在全省率先形成全域高质高效农业生产经营格局。
  创建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市
  推进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园区型、服务型“六型”业态协同发展,差异化建设一批三产融合发展载体,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关键节点推动产业链前延后伸,构建起产业载体坚实有力、精深加工承上启下、农村电商活力迸发、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
  全面融入“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美丽龙江”的发展战略,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改善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全面加强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做好节水、节肥、节药、节能文章,探索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兼容并济的新模式,在全域建设健康稳定的田园生态系统,推动全市整建制成为北方寒地农业绿色发展的典范样本。
  创建农业质量品牌强市
  打造“监管工作有人管、生产过程有标准、违禁投入品买不到、农残超标检得出、上市产品可追溯、违法行为重惩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哈尔滨模式”,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把严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口。保持新“三品一标”行动在全省领跑地位,坚持市域整体形象品牌、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联动创建,加快构建品牌农业体系,推动哈尔滨市由农业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升级蜕变。
  创建数字农业应用先进市
  抢抓黑龙江省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换道超车”四大新引擎之首的战略机遇,坚持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有机结合,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农村各领域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智慧化、智慧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确保数字农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创建生物农业发展模范市
  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利用生物技术赋能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生物化、循环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打造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实现路径
  以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先行城市为目标,重点打造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两大示范基地”,着力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重点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农村改革创新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争当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聚焦“一个先行省会城市”
  ——建设农业现代化先行省会城市。立足省会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以省会发展为统领,以大城市带动区县、区县服务大城市为发展方略,坚持城市现代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同谋划、一并实施,以省会产业、科教、人才、资本集聚效应为牵引,打通供应链、密织产业链、完善利益链,实现市区县现代农业抱团集群发展,打造中国北方农业现代化高地和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重点打造“两大示范基地”
  ——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以创建哈尔滨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以“产业融合”为核心,以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基础,以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为支撑,以农业服务业为拓展,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地、农业高端人才培育高地、优质农产品博览交易高地。
  ——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以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引领,以“城乡融合”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着力打造中国北方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先行区、城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引领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实现农村居民1/3留在一产、1/3进入二产、1/3从事三产。
  着力解决两个“要害”问题
  ——解决好种子问题。解决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滞后,基因挖掘、育种新材料创制不足,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群体小,缺少突破性品种的现实问题。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制定品种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加强生物育种平台建设,开展良种创新攻关,支持现代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解决好耕地问题。抓住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探索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确保耕地质量止跌回升,力争将哈尔滨市打造成东北黑土地保护的“硬核区”。
  加快提升“五大发展水平”
  ——提升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加快优质玉米、绿色水稻、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完善粮食等农产品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网络,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坚持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建立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新体系,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发展的动能转换。
  ——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以哈尔滨市农业科研院所为主体,推进政府、科研、企业等要素集聚,建立起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有效工作推进机制,实现科研成果一体化集中加速推进。
  ——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提高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发展水平,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机制,推动各类经营主体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形成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提升农村改革水平。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审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巩固农垦林场改革成果,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大力发展“六型”业态
  ——产加销一体化终端型业态。以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水平为先导,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拓展农产品进城和上行通道,推动标准化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体系化商贸流通网络有机衔接,实现农产品从产出端到消费端的无缝对接。
  ——农文旅融合化体验型业态。为农业植入更多旅游、教育、文化和生活元素,大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休闲式等创意农业,集成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要素,开发多式多样的美丽乡村,推出现代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建设乡村旅游园区和乡村旅游集成片区,推动乡村旅游成为美好生活新支点。
  ——生物链清洁化循环型业态。立足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集成推广减肥、控药、洁田、修复、循环综合利用技术,构建“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能源”完整的循环农业生物产业链,抓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全值循环利用,“吃干榨净”剩余价值。
  ——新技术协同化智慧型业态。建设提升农业大数据综合平台,力推涉农企业上云上线,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的精准控制和智能决策。构建市县镇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培育壮大本土涉农电商群体。重点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农业样板。以满足个性化消费为导向,探索定制式创意农业、众筹农业等新型业态。
  ——多要素聚合化园区型业态。依托优势特色种养基地,引入工业化经营理念,大力发展农业园区经济,塑造农业新业态,在更高标准上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相互融合。发挥农业园区的平台承载功能,差异化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复合型新业态,打造一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高端阵地。
  ——全环节社会化服务型业态。以更好地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为导向,实践推广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统防统治、技物结合等集中服务形式,探索农业共营制等新型经营模式,倡导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发展生产信息、农资供应、绿色技术、农机维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初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引导社会化服务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