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拥有四季分明的容颜,偏又柔情似水般温婉
湿地,揽城入怀湿亦诗
文章字数:2564
  晨曦中的阳明滩湿地绿意葱茏,风景如画。 “哈报手机记者” 门奎摄 (资料片)
  长岭湖湿地内景色怡人,栖息着斑嘴鸭、须浮鸥、白鹭、池鹭等10余种水鸟,尽展冰城湿地生态之美、和谐之音。“哈报手机记者” 宋永国摄 (资料片)
  9月冰城,哈尔滨大剧院湿地秋色初染,碧绿的荷叶、金色的莲蓬与岸边的各色花草相映成趣。“哈报手机记者” 顾玉驷摄 (资料片)
  哈尔滨太阳岛西区外滩湿地公园。 汪金铭摄 (资料片)
  本报记者 罗彦坤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黑龙江:“一定要保护好湿地。”
  四季分明的大美冰城,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同步开幕,哈尔滨作为全球首批18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亮相,面对全世界,展开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多年来,哈尔滨坚定不移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19.87万公顷各类湿地释放出强大的“环境改善力”,为建设“绿色龙江”,打造“宜居幸福之都”提供强大生态助力。
  湿地与城        
  澄江如练串起生态长廊
  秋冬时节的松花江湿地芦苇摇曳、鸥鸟翔集,虽将冰封转换成一副“冷峻”面孔,却更添了一份迷人与静谧。
  俯瞰松花江,宛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为这建设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几许灵动。绿色生态长廊拉伸了城区骨架,有效提升了城市“容积空间”。
  时隔哈尔滨入围全球首批18个“国际湿地城市”已然4年,提及这段往事,哈尔滨市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田金龙仍激动不已。“哈尔滨有许多张名片: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冰城夏都、音乐之都……‘国际湿地城市’算是一张崭新的名片!这离不开多年来的城市科学治理和冰城人持之以恒的努力。”田金龙说,他曾参与2018年哈尔滨国际湿地城市申报工作,当时佐证材料准备了3000多份,英文申报书就有1000多页,哈尔滨大美湿地的景观说不尽,故事讲不完。
  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水资源、生物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近年来,哈尔滨市持续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辖区内19.87万公顷湿地展现出强大的环境改善力。截至目前,建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建成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湿地公园15处,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齐聚。湿地生物多样丰富,种子植物63科315属848种,占黑龙江省种子植物的35%左右。底栖无脊椎动物57种、脊椎动物6纲39目105科470种,珍稀濒危动物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也在哈尔滨的湿地里繁衍生息。
  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后,哈尔滨更加注重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实现湿地的合理永续利用,进一步推动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与国际化。同时,通过与湿地国际组织建立积极紧密的关系,哈尔滨获得了更多城市品牌宣传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哈尔滨市湿地保护协会认为,获评“国际湿地城市”是全世界对哈尔滨湿地保护工作的最高评价和最大肯定。如今,哈尔滨形成了以松花江为纽带,南有“以哈东沿江湿地和白鱼泡为主的湿地景观”,北有“太阳岛、阿勒锦、呼兰河口湿地沿线为主的新区湿地生态景观系统”的“项链式”湿地景观布局。“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已成为大美冰城的地标景观,凸显出哈尔滨滨江临水的城市魅力,持续助力文旅事业蓬勃发展。
  湿地与人        
  绿色宜居造就幸福生活
  “走啊,上江沿儿!”多年前,本报记者记录下的这句“哈尔滨人儿时秘语”,已成为全网洞悉的“乡愁密码”,每当它出现,都会唤起他乡游子的甜蜜回忆,“那是我的家乡,那是我儿时的欢乐”……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哈尔滨遵循“依水定城,以水兴城”的发展理念,选择了绿色宜居发展之路。人们的幸福生活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端午踏青、中秋赏月、寒冬赏冰乐雪,凡节假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上江沿儿”,亲水文化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人们享受着绿色宜居带来的幸福生活。
  哈尔滨湿地的大美景观,也吸引、培养了一批摄影师。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顾问汪金铭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相机和电脑里,装满了他拍摄湿地的照片,共有2万余张。
  说起自己与湿地的渊源,老汪思绪万千:“我与哈尔滨湿地有‘三缘’,小时候,家住巡船胡同,就在江沿儿长大;太阳岛风景区成立摄影部,我担任一号摄影师、摄影部主任,我曾为10万游客拍下与湿地的合影;后来,办公室就在江边,推开窗就能闻到那特别的甜香。”
  退休后,老汪背起相机拍摄自己钟爱的冰城湿地,不惜爬遍了沿江几十栋高楼,甚至登上云梯、直升机……为了拍一张雨后湿地碧空如洗的照片,老汪蹲守江边等了一个多月,淋了无数场雨,总算拍到了湿地的雨后斜阳。
  汪金铭说:“我们的摄影师拍湿地更爱湿地,以景深传递情深,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哈尔滨大美湿地的精彩画卷。”
  湿地未来
  科学治理建设生态文明
  保护与治理,是哈尔滨市打造“国际湿地城市”的两个重要举措。多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扛起了湿地生态建设守护者的重任,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哈尔滨先后编制并实施了《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及配套规划、《哈尔滨市湿地保护中长期规划(2019-2035)》,颁布了《哈尔滨市湿地保护办法》,制定了《哈尔滨市湿地生态资源保护修复工作方案》,将湿地保护相关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积极挖掘湿地生态价值,每年依托湿地资源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为城市创造直接和间接价值达430亿元。
  在哈尔滨积极开展的湿地专项治理行动中,“三沟一河”两岸整治工程对松花江全流域水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哈尔滨市政府投资1800余万元建设1000余平方米的哈尔滨湿地宣教馆,全方位向市民展示哈尔滨湿地的优美画卷。田金龙表示,许多哈尔滨人身在湿地不识湿地,走进湿地找不到湿地,湿地宣教馆以体验式多媒体互动形式,以AR、VR相结合,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现哈尔滨河流、沼泽、湖泊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以及2300公里松花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特征,讲述湿地科普与城市变迁的生态篇章。
  如今,哈尔滨立足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通过全面加强湿地资源管理、保护与利用,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绽放城市生态魅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