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不负黑土地 种好冰城粮
冰城“新农人”探索“种养结合、一田双收”种植模式
文章字数:1689

  徐景华在自家稻田展示丰收的稻穗。

  钱玺勇 本报记者 郝欣 文/摄
  山青天蓝云白,金色稻谷飘香。金秋时节,走进延寿县桂才生态家庭农场的鸭稻种植基地,放眼望去遍地金黄,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空气中弥漫着稻香。收割机正在稻田中来回穿梭,乡亲们忙碌的身影泛着幸福的光,构成了冰城黑土地最迷人的风景。
  站在丰收的土地上,这个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徐景华说:“一进到地里,我就爱深深地呼吸,好让胸腔中充满甜香,这是幸福的味道……我和乡亲们有个约定,不负黑土地,种好冰城粮!”
  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市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涌现出一批增收致富“领头雁”,徐景华是其中的佼佼者。多年来,徐景华带领大家努力探索种养结合、一田双收模式,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鸭稻田种植,擦亮冰城绿色有机稻米品牌,闯出一条黑土地提质增效的新“稻”路。

  黑土地 种出绿色有机粮

  48岁的徐景华是延寿县延寿镇长发村人,她曾是乡亲们眼中的“异类”:不在城里挣“大钱”,偏要回农村种地。

  早些年,徐景华和丈夫在城里经营一家汽修部,可她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徐景华看到了回乡发展的美好前景。于是,思乡心切的她,放弃了在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汽修部,与丈夫一同返乡当起了农民。

  徐景华说,眼瞅着地越种越广,可她心里的一个结总也解不开。“过去乡亲们种粮依赖农药、化肥,看似产量上去了,可咱的黑土地却越来越板结,大米品质也在下降。”经过考察取经,徐景华盯上了鸭稻田,并与乡亲们约定“在咱的黑土地上种出绿色有机好粮食”。

  “鸭子可是活水肥田的‘种田能手’,可以把田里的杂草和虫子吃掉,鸭粪还是上好的肥料。鸭稻不用化肥、农药,大米品质明显提高,不愁卖不上价。”徐景华自豪地告诉记者,鸭稻田里产出的大米品质更好,具有原生稻米的自然清香,市场售价比普通大米高。同时,还能产出散养、安全的“生态鸭”,一块地里的综合产值比种植普通水稻增加很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干就要干出个样儿来,把咱的黑土地变成聚宝盆!”徐景华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她流转了村里耕地,利用财政农机补贴政策购置农业机械,在农业、农机部门的指导下,实行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

  同时,徐景华和丈夫潜心钻研鸭稻田种植技术。“就拿鸭子放养数量来说,这就很有学问。鸭子多了,禾苗容易被踩死;鸭子少了,又起不到消灭水稻害虫和提供粪肥的作用。”徐景华说。为了找到平衡点,夫妻俩不断试验,并积极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根据自己田里的实际情况反复实践,终于确定了一亩水田放养20只鸭子的理想饲养比例。

  2017年,徐景华成立延寿县桂才生态家庭农场,注册了“福寿河”鸭稻香米品牌。家庭农场种植的优质鸭稻米以近20元/斤的价格远销江浙沪。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在徐景华的带动下,乡亲们纷纷上门找种子、租农机、求技术,仿照她的模式进行耕、播、管、收。“桂才家庭农场”的名气由此越来越大,成了乡亲们心中的榜样、致富路上的标杆。

  为家乡, 为黑土地代言

  “欢迎来到‘中国优质香米之乡’延寿,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长寿湖,还有淳朴的乡亲,今天我们的鸭稻田开镰收割,让我带大家感受一下黑土地丰收的盛况……”打开家庭农场的抖音账号,镜头里,徐景华站在丰收的稻田间,讲述乡亲们种植鸭稻的故事,展示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既要种得好,也要卖得好。拍视频、搞直播、开网店……徐景华和村里的年轻人组成网络营销团队,把延寿鸭稻米种植的各个环节都展现给消费者。“我们为家乡,为黑土地代言!”慢慢地,徐景华的粉丝群日渐庞大,线上订单更多了。

  虽然很忙,但徐景华一有时间就会坐进课堂。省、市农科院举办的“新农人”培训班里总能看到她认真学习的身影。“新时代的职业农民就得不断‘充电蓄能’,才能跟得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徐景华说,种好脚下的黑土地就得不断开眼界、长本领。

  又是一年丰收季,徐景华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我们正谋划扩大种植面积,把家庭农场升级成合作社,带动更多乡亲加入,抱起团儿来闯市场。”徐景华信心十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和乡亲们坚信,只要把辛勤的汗水挥洒在这片黑土地上,就一定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