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七〇三人:用青春浇铸“国之重器”
文章字数:1166

殷切嘱托:
  2016年5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市考察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中小型燃气轮机产品展示和相关技术流程,并鼓励科技人员树立雄心壮志,敢于承接重大课题,精心攻克核心技术,在自主创新上取得更多成果,不断为国家和民族争光。
  ■黑龙江日报记者 薛婧
  “我们要用5年~10年时间打造5~50兆瓦级不同功率燃气轮机型谱,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不同应用领域需求。”
  “我们要实现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大于50毫克/立方米,力争尽早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
  ……
  仲秋时节,走进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简称七〇三所)与燃气轮机事业部科研人员交谈,他们铿锵的话语让人热血沸腾。从成功研制我国首台30兆瓦级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组(简称燃驱压缩机组)起,这个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科研团队,就树立起将国家能源领域关键设备安全运行中的“卡脖子”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雄心壮志。
  攻坚克难 实现从无到有
  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是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输管道的“心脏”,燃驱压缩机组是保障天然气安全可靠输送的关键。“我国工业燃气轮机曾经在核心部件的设计、材料、生产工艺等方面基础薄弱,不具备自主研制能力,燃驱压缩机组长期依赖进口,国家战略能源安全输送受制于人,是我国急需解决的关键设备‘自主化’难题。”七〇三所燃气轮机事业部部长孙鹏告诉记者,200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将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国产化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七〇三所作为研制牵头及技术抓总单位开始了历时十余年的攻坚克难。
  查找资料、对标国际、与客户反复沟通交流,设计与试验白天黑夜连轴转。年轻的科研团队将青春写在勇攀科技高峰的道路上。
  凌晨,二十几名科研人员走出燃机试验室,伴着月光踏上回家路,进行短短几个小时的休整。这是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进入整机试验阶段时七〇三所一景。
  “那时要不断调整参数、反复试验,二十多人同时在试验台,不同部件互相配合,24个小时、36个小时,甚至48个小时不眠不休是常态。”七〇三所燃气轮机事业部高级工程师冉军辉回忆起当时的攻坚场景时仍激情澎湃。
  突破燃气轮机高速动力涡轮技术,突破低排放燃烧室关键技术,突破控制系统、机带燃料、装置集成设计等核心关键技术……从设计方案到产品研发,科研团队步履不停,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终于,2014年9月,我国首台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正式出厂交付。
  那天,如同嫁出自己呕心沥血培育的“女儿”,科研团队的每个人都满含欣喜和无限牵挂。
  持续创新 保障机组运行
  “‘交付’只是完成项目攻关的一个关键节点。机组稳定性、可靠性要在运行中验证,要在后期的服务保障和不断改进中提升。”七〇三所燃气轮机事业部副部长胡汀介绍,天然气长输管道压气站都建在远离人烟的偏远地区,(下转第三版)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