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扛起省会担当,奋力推进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哈尔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七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以“设计产业化”与“产业设计化”为突破口,高质量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擘画崭新的“创意设计之都”未来蓝图,为我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出坚实步伐。
“不进则退”我市打造“创意设计之都”的紧迫性与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塑,国际分工呈现新趋势,创意设计产业作用更加凸显。
创意设计也称创意经济、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创意经济指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依赖于突破常规的创造力及开发知识产权,可以明显优化效率,改善和提高生活品质、引领生活潮流,创造潜在就业机会和财富的活动。创意经济来自技术、文化和经济的交融,因此创意经济又与文化产业交互作用。1998年,英国政府率先正式提出发展“创意经济”计划。目前,创意产业与金融业是英国主要支柱产业。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在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堪比汽车行业,是世界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
我国高度重视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工作,2009年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据此推出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近年来,我国创意城市品牌逐渐增多。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美食之都”成都、“网络之都”杭州、“文学之都”南京等城市也以各自独特的“城市性格”将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策略的一大支柱,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并进入了人才与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实现了良性循环。
为了改变我市近年来面临的发展不充分、经济增长慢、人口流失的现状,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研判环境变化趋势,抓住产业重塑机遇,乘势而上,提出“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意设计企业,打造‘创意设计之都’”。将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优势,发挥创意设计赋能作用,延长优化创意经济产业链,加速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为我市经济注入活力,也为提升我市品牌知名度、增强人才竞争力、奋力走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子指明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认清目标差距,打造“创意设计之都”挑战与机遇并存
理性认识自己才能更精准地实现目标。我市具有优越的创意设计发展环境及基础。当前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长期向好。在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东北振兴”的大格局下,省委、省政府鼎力支持省会城市哈尔滨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确定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等,希望哈尔滨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为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正在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工业设计发展拥有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背靠我省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出基地,着力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绿色食品等领域设计前景也十分广阔。同时,哈尔滨文化资源丰厚,金源文化、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等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大学数量在国内位于前列,还拥有深圳(哈尔滨)产业园、黑龙江(平房)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经济文化平台。
同时更应认识到我们起步较晚,与先进省区还有差距。主要是认识不足、措施不多,规模较小、结构不优,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不高、平台较弱、人才短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尚未形成,创意设计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渗透不够深入等。针对这些问题与差距,我们应精准决策。
认识思想上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用战略思维定位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内部整合资源要素,外部融合实体经济,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发展目标明确: 以哈尔滨创建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为突破口,带动我省创意经济改革。推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一核两翼,三区承接”空间布局,建设创意设计核心区,打造创意设计协同区。把文化创意、创新融入哈尔滨城市发展理念,开展省会城市提升行动,到2025年,助力我省实现建成3—5个省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创意设计从业人员翻6倍达到2万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由6家发展到30家,创意企业营收从2019年的10.36亿元提高到50亿元,2030年达到200亿元以上。大众创新、创业意识强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龙江风格的创意设计流派,使我市成为东北亚创意设计新高地。
打造“创意设计之都”需全社会携手共建,运行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践行“组合拳”
纵观我国创意设计发展比较好的城市,会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主要体现在创意产业集聚推动、消费者需求拉动、创意氛围引发和政府制度保障四个方面。
深挖《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文件精神,比对创建典例与我市实情,我市将从政策引导、激发市场、科技支撑、重点突破、创意氛围、人力保障六条相互依托途径施策,搭建“供需两旺”有机生态产业系统,走出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体系发展之路。
1.政策引导
政策:强化发展目标、方向、保障性与服务性调控机制;联动:设立创意设计发展中心、双创融合示范基地,加强政府、企业和设计机构之间的沟通;监管: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健全创意设计产业统计标准化建设,加强分析研究,开展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报告等;资金:设立政府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金融服务,健全创意成果收益分配机制及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优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等。
2.激发市场
涵养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运用市场利益诱导机制链接各种创新资源要素,激发创意创新活力,形成创新、发展、再创新良性循环,扩大市场需求。
促进创意消费:将创意设计纳入相关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实施城乡标识系统提升行动计划,改善城乡形象。组织创意设计供需对接会;推动绿色食品和“老字号”等龙江特色产品提档升级,实施龙江特色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计划,打造知名品牌;开展为中小微企业送设计活动。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3.科技支撑
推动数字技术在创意设计领域应用:数字时代,文化创意的数字化是关键性因素。创意的数字化加强了文化创意与交叉学科的聚合效应,使文化创意能附着于一般产品之中,成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融合和产业协同力量,同时还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产品,增强了企业竞争动力,并最终形成经济创新。
坚持强化科技支撑、创新驱动:需要我们推动创意设计理念、方法、内容、业态、模式等变革创新。推动“设计+科技”、“设计+互联网(电商)”、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AI、VR/AR/MR等新技术,提高短视频、动漫、影视、景观等领域创意设计水平。研发设计软件、建模渲染、虚拟现实、样板制造等设计工具。推动工业软件建模引擎发展,促进专用设计及仿真软件应用。加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4.重点突破
以“产业设计化”加快赋能重点领域: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瞄准对创意设计依存度高、增值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重点行业。强化创新赋能、设计赋能,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如特色产业方面,围绕绿色食品、冰雪运动休闲产品、工艺美术、陶瓷;传统产业方面,围绕高端装备、服装服饰、家居用品;在新兴产业,围绕生物医药、动漫、云展演,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集中优势力量破解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难题。
以“设计产业化”完善设计服务生态链:围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构建全方位的新型创意设计服务体系。推动“设计+文化”、“设计+品牌”,延伸“设计+”产业链;推进“设计—制造—营销”一体化发展;构建“龙江品牌—龙江设计—全国制造—全球消费”的产业模式;将相关中小微企业纳入供应链,全面提高企业智能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能力,推动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5.创意氛围
坚持开放合作、区域协同,形成创意设计辐射区:发挥对俄、对东北亚区位优势,以俄罗斯为重点,面向东北亚、欧洲,建设高层次宽领域合作载体,推动我市创意设计企业、机构依托龙江总部向全国布点。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全球创意设计网络重要节点。
搭建平台,完善服务体系:搭建公共创意设计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建设创意设计工具、数据、交易、品牌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
保护知识产权、涵养社会风尚: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统筹创意设计产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开展普及宣传活动,讲好龙江创意设计故事,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创意设计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提高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
6.人力保障
发展:打造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集群,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大中小创意设计企业协同发展。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高等院校专业教师、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创办创意设计企业或设计工作室,积极扶持域内创意设计机构人力资源发展壮大。
引进: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开放、集聚、协同发展。拓宽龙粤、深哈合作渠道,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意设计人才、机构。创办企业、兼职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培养:同时要将创意设计教育资源优势充分释放,进行后备人才储备。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更加科学完善,推进我省高校设计类教育改革创新,探索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人才支撑显著提升。组织开展创意设计会客厅、创意设计沙龙等活动,并对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免费开放,加大青年创意设计人才培育力度。
我市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实现赶超跨越任务紧迫而艰巨。有了明确发展方向与实施策略,需龙江大众齐心协力,全市“一盘棋”行动起来抢抓机遇,促进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完成“设计之都”申办命名,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做出示范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