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做强“农业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黑土地种下水稻新品种,培育丰收新希望
文章字数:631
  科研人员在稻田里插秧。
  本报讯(臧祥冬 记者 郝欣)5月,水稻插秧正当时。走进方正县会发镇水稻繁育基地,智能化大棚里绿油油一片,一排排秧苗长势喜人。水田间,来自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和当地农民正一起插秧。大家挽起袖子、戴上草帽,左手出秧、右手插秧,水田内很快就铺满一片新绿。乡亲们说:“人工插秧需要更用心、更精细,因为咱们种下的不是普通的秧苗,而是咱自己的‘农业芯片’,丰收的新希望!”
  “这是我们今年‘南繁北育’培育出的新品种,出苗很好,丰收有指望。”蹲在地头,手掐一把秧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江细细查看,笑容满面。
  做强“农业芯片”,端牢“中国饭碗”。2019年,省农科院与方正县盛禧米业有限公司开展院企合作,成立会发镇联合体水稻繁育站,建立了1200亩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示范选育基地,培育研发以方正地区为核心的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优质水稻新品种,通过“南繁北育”的方式,助力我省水稻新品种繁育驶入“快车道”。
  经过努力,张云江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亲本选择、杂交选育、中间实验等一系列严谨过程,选育出一批稳定品系参与省联合体区域实验,“审定”后将可进行大面积推广。今年,团队选育成功的“禧来稻1号”,就是集优质、高产、抗病、耐寒于一身的多优集成水稻新品种。“我们今年参加了省里的区域实验,经过3年实验,如果成功了,这个品种就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张云江说。
  小小一粒种,释放大能量。今年,在这片肥沃的试验田上,还将有31个院企合作共同繁育的优质米新品种进行中间实验及鉴定工作。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