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没见过面的外祖父
文章字数:2520

   ■周丽纯  
  黑龙江省宾县与我有血脉相连的关系,那里是我母亲的故乡,是我外祖父牺牲的地方。
  其实我并没见过我的外祖父,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甚至连他的照片都没见过。但在岁月的长河中,他的形象,经过大浪淘沙的洗礼,在我心中却越发清晰:高高的个头、浓眉大眼、鼻直口方,身穿羊皮大衣,腰扎皮带,别着一把手枪……一个东北汉子的威武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形成了。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外祖父是一位烈士。我常听到同学说起假期上姥爷家玩去了,或者是姥爷上他家串门来了。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姥爷,也没听母亲说起姥爷。一次邻居小刚哥的姥爷来了,给他带来很多菇  ,还给他拎来一个小笼子,里面有一只绿色的大蝈蝈。小刚哥高兴地吃着菇  ,拎着蝈蝈笼子在院子里显摆。我回家后就问正在缝纫机做活的母亲:“妈,我怎么没有姥爷呢?”咔嚓,缝纫机停止了转动。母亲温情的脸上露出难过的表情,眼睛呆呆地望着墙面出神。“妈,你怎么了,咋不说话呢?”“你姥爷早就去世了。”
  “我姥爷有病去世的吗?”
  “孩子别问了。”
  “妈,你就告诉我呗!”
  “你还小,等你长大后再告诉你,出去玩吧。”说完母亲又低头蹬起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并不匀速,她的内心一定很不平静。
  那时候年少不更事,转眼就把这事忘了,习惯了没有外祖父的日子,母亲也没有再提起。
  岁月悠悠,转眼我已步入中年,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听到外祖父的一些事情,我越来越想探寻他的人生经历。经查看史料,逐渐了解到我的外祖父。
  我的外祖父,名字叫徐德,出生在黑龙江省宾县塘坊镇。他在东北解放初期担任农会主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农民进行土改工作,打土豪分田地,在支援东北民主联军剿匪斗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据史料记载,1946年1月7日,在剿灭糖坊地区国民党东北保安军刘铭久、刘树恒匪部的战斗中,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分区有17名指战员牺牲,其中16名烈士为山东籍,一名为哈尔滨籍。1946年5月,糖坊镇永和村农会主任徐德被土匪杀害。现长眠于宾县糖坊镇烈士陵园。史料中提到的塘坊镇永和村农会主任徐德,就是我的外祖父。
  据宾县档案局党史办原主任、宾县史志主编张德润老人介绍,东北是历史上有名的土匪多的地区,位于宾县西北部的糖坊、满井一带更是土匪老巢,群众从来没有太平日子过。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后,地主豪绅为了保护财产安全,纷纷组织地主武装。
  叛匪刘铭久,国民党党员,伪满时在阿城平山担任警察署长,光复后任阿城保安大队队长。1945年11月中旬,阿城保安大队被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某师三团,刘铭久由保安队队长变为三团团长。刘铭久的队伍虽然被共产党的军队收编,但他投靠国民党的想法并未改变。他明处为自治军整军扩兵,暗地却为自己招兵买马,企图趁时机成熟投靠国民党。1945年11月末,刘铭久与宾县当地土匪刘树恒结盟,阴谋反叛。
  1946年1月初,驻蜚克图东北民主联军师部侦察员在外祖父的配合下,侦察到宾县保安三中队队长正召开土匪军事会议,商议在1946年1月7日攻打民主联军某师部,又侦察到阿城县土匪1000余人已到糖坊镇,企图协助刘铭久部攻打宾县城。
  根据外祖父和侦察员的情报,民主联军某师部决定兵分三路进行剿匪战斗。1月6日夜,在东北民主联军的猛烈炮火之下,匪徒们有的投降,有的逃跑,有的躲在老百姓家中不敢出来。东北民主联军战士层层包围了匪首刘铭久所在的福义魁杂货店,堵住大院大门,占据四座炮台,使刘铭久插翅难飞。刘铭久顽固抵抗,拒不投降,当场被炸死。
  这次战斗,东北民主联军牺牲和受伤的战士共计80余人。刘铭久叛军与土匪被打死23人、打伤78人。这次战斗在宾县历史上被称为“打糖坊”,是宾县剿匪战斗中规模较大的一次。
  外祖父是塘坊镇永和村农会主任,积极组织村民配合部队,为这次战斗做准备。他布置男村民给部队运送弹药和干粮,妇女为部队烧水做饭、护送伤员。
  后来为了避免群众伤亡,7日中午,东北民主联军决定撤离糖坊街西北角,匪首刘树恒等人趁机随众匪徒溜掉。
  听母亲在忆苦思甜大会上讲:就在东北民主联军转移之后,土匪刘树恒和地主还乡团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对共产党的土改干部进行了残酷报复。我的外祖父和两个舅舅都被地主还乡团抓了起来。外祖父的两条腿被打断了,两个舅舅的后背被鞭抽火烧,血肉模糊。外祖父宁死不屈,最后被残害致死,尸体被草草掩埋。地主却说外祖父埋的是天坑,硬把他的尸骨挖了出来,抛尸荒野。两个舅舅偷偷地逃了出来,躲进深山。外祖母和母亲无家可归,到处流浪。
  后来全国解放后,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土匪和地主还乡团,并为外祖父举行了追悼会,政府把外祖父定为革命烈士。土匪头子刘树恒被东北民主联军剿匪部队枪毙。当时还把地主家的房子分给了我的两个舅舅。可是舅舅们并没有去居住,而是把房子还给了公家,作为生产合作社的办公室。
  1951年我的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转业到哈尔滨,我的母亲从老家来到哈尔滨和父亲团聚,至此就再没有回宾县塘坊老家。母亲也很少提及外祖父,那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我母亲去世早,我只知道外祖父是革命烈士,并不知道他的忠骨葬在何处。后来有一天,我突然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记哈尔滨市宾县塘坊镇烈士陵园自愿守墓人孙玉山的事迹。从中得知我的外祖父的遗骨原来在塘坊镇烈士陵园,不禁潸然泪下,心情难以平静。也深深地感谢孙玉山老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让烈士们的英魂得到安息,并和孙玉山老人取得联系。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我终于来到宾县塘坊镇烈士陵园拜见我的外祖父,为他扫墓。站在有二十位烈士的墓碑前,我仍然能触摸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仍然能感受到先烈们呼吸的频率。我的外祖父虽然没有到前线冲锋陷阵,但在后方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土改运动,在支援东北民主联军围剿土匪的战斗中作出了贡献。
  在这个墓碑上的20名烈士中,有好多烈士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在这里孤独长眠。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中华英雄儿女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默默无闻。正是因为他们不惜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中国巨龙才飞腾九霄,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又到了清明时节,我更加怀念我的外祖父。七十多年了,家乡的变化,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美好幸福的生活……您都看到了吧?姥爷,安息吧!烈士们,安息吧!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