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文章字数:2447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建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理论创新,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是文化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的思考和科学的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重大的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和新思路,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的宝贵财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理论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的文化,旗帜鲜明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主要内容就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宣传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观念、探索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树立和宣扬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等等。改革开放以后,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先进文化的理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文化建设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理论和思想。纵观党的文化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规律探寻的继承和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概括和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方位,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就是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制定政策和理论建设的重要的实践依据和基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和衡量尺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文化消费的总量不断增加、体量不断加大;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高质量、多样化的特点,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的理念和思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原创性贡献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科学的研判,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理论。第一,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文化强国。不同的时期我党的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不同的,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文化强国。之所以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主要依据包括:与我国发展战略相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文化强国应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也是由于我国在文化强国方面还有短板、弱项和差距。最后就是我国很多省市都提出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战略,使得文化强国的实现有了基础和可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第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理论上形成了完整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体系。从多个角度和层面阐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且从国际国内阐述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背景。国际上西方国家通过颜色革命加大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国内在思想理论界有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甚嚣尘上,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要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内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等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上,创新形式,强化制度保障。第一次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首次制定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等。第三,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凝练和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制度保障,连续出台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法制化。第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推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和制度,以求在实践中的实效。这其中包括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主体责任,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细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责任以及量化标准,目的是在实践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