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农机手“技术”过硬、备农资诚信当头、谋产业“算术”在前……
冰城新农人备春耕“术”有所长
文章字数:2439

  王洪军心心念的“大块头”。  
  
  本报记者 罗彦坤
  春分时节,不知不觉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虽然遇到倒春寒,但在冰城的黑土地上,备春耕丝毫没懈怠:检修农机、储备农资、规划新一年的产业之路……样样都是要真功夫的技术活。冰城新农人凭借着专业知识、高超技术,换取丰厚回报,同时,也推动着“现代农业之都”建设进程。
  农机手月薪过万,
  致富凭“技术”
  在巴彦县红光乡丰裕村,与春分时节一起到来的是“叮叮当当”的农机维修声。
  丰裕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大库内,农机手王洪军正在埋头与一台“凯斯305”较劲。忙了半个多小时,王洪军坐进驾驶室,“咔嗒”一声按下启动键,闲置5个多月的“铁牛”毫不费力就发动了。新车就是不一样!发动机的声音听起来都格外悦耳,王洪军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个“大块头儿”是王洪军的专属座驾,去年合作社新买的,花了160万元。作为农机合作社的王牌,这台农机可以一次起15条垄,还自带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支持无人驾驶功能。对于这台座驾,王洪军喜欢得不得了,每次下田回来都要细心擦拭一番。
  47岁的王洪军是巴彦县丰裕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已经在合作社开了6年“铁牛”,他使着最顺手的就是这台“凯斯305”,虽然有无人驾驶功能,但王洪军不爱用,他觉得自己动手操控感更强,干活儿效率也更高,“凭借咱的熟练操作,能多干出三四成活儿。”王洪军说,3月下旬就开犁,进入4月就起垄,播种完了紧跟着是植保作业,农机手一直要忙到秋收。有活儿这半年,他每个月收入都过万元。干完本村的活儿,大家就开着车到外乡镇去打工。
  “‘三春不赶一秋忙’,要说累人,秋收更甚,以前拖拉机驾驶室没棚,苞米叶子都刮脸。如今可好了,驾驶室严严实实还有空调,一天耕几百亩地,两脚都不带沾泥的。”王洪军说,他家有30多亩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他开半年拖拉机,比种地挣得多。
  在巴彦县丰裕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像王洪军一样的农机手有20多人,他们都是本村村民,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带地入社,这样土地有一份收入,他们还能打工再赚一份。就这样,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机械化耕作越来越受欢迎,收入收成连年上涨,有技术的新农人稳步增收。
  农资销售员,服务靠诚信
  50岁的徐召平是木兰县立峰农机商店销售员,自从备春耕开始,可把他忙坏了,无论是阴晴雨雪,每天顾客盈门,不等接待完这一拨,又有人前来咨询……全县将近八成农机都从这里走向田间地头儿。
  面对一拨拨顾客的挑剔眼光和发问,徐召平一点也不怵。从进门一搭眼,徐召平就能将他们的需求猜个“八九不离十”,“干销售就跟看病一样,也得讲究‘望闻问切’。”徐召平说,10年前他自己也种地,后来凭着兴趣干起了农机销售。
  年轻人来选农机,往往重视舒适性,他就推荐带驾驶室、有空调、能无人驾驶的;上了年纪的“老把式”看车,讲究的是经济实惠,他就多介绍机械性能……徐召平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为了能准确为顾客介绍,他把水、旱田耕地、播种、秋收6大类五六十种机型的参数记得滚瓜烂熟,在这方面他算是商店里的“标兵”。
  除此之外,全县8个乡镇188万亩农田不同地块儿的土层薄厚、板结程度也是农机销售员要掌握的。在消费者选择机型不匹配时,要及时提醒。徐召平说,前几天来了一个小伙子,只有十几亩水田,从土质和墒情来看算是好地,却要选一个大马力旋耕机,“完全没必要嘛。”徐召平给他算了一番细账,最后小伙子改换了一辆小马力的拖拉机,避免了农机闲置浪费。毕竟,用户体验关系着商家的信誉,买回去的农机用着不顺手,最终都要归结到商店。
  比起店内销售,徐召平更喜欢到地里试机,每到一批新“铁牛”,他都得开到田里遛遛,实验一下性能,也给消费者展示一下。“再高的理论,也不如试驾来得直接。自己开好了,‘走货’率自然高。”徐召平说,在县城和6个乡镇的分店共有农机销售员二三十人,工资从3000元到6000元不等,不同人销售业绩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是农机专家,是农民的朋友,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上撑起重要的一环。
  与徐召平一样,现在成功的农资销售人员,不管是卖农机,还是种子、化肥、农药、农膜……都是真情实意为顾客服务,说到底,销售业绩好得建立在真懂、诚信、贴心服务的基础上,真能给顾客当好参谋才行。
  产业带头人,个个精“算术”
  备春耕开始以后,巴彦县瑞丰合作社理事长于云波就开始挨家挨户拜访,为乡亲们算账:种大豆每亩补贴300多元,比玉米高200元;米豆轮作还有一份补贴,怎么算这都是最科学的做法……
  这几年,巴彦县红光乡丰裕村凭借“黑土保护第一村”的金字招牌,变身“种豆村”,与东北农业大学签下了共建协议,繁育豆种“东农252”,乡亲们由种粮转而育豆种,收益节节攀高,这一切源自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精准的“算术”。
  于云波说:“庄户人家土里刨食,不精打细算哪能行!”合作种植采取“学校+乡村+合作社”的形式,每年种植都有科学规划,推行农业三减、秸秆还田、米豆轮作。通过统一种植标准、统一销售的运行机制,使农民与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给乡亲们致富路上添了一重保障。
  随着国家对大豆种植补贴增加,农民种豆热情越来越高,这无疑增加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巴彦大豆”的竞争力,在深加工领域产生了明显的原料优势和品牌效应。
  通河众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志国精通的则是另一门“算术”:有机稻作区汇集鱼、虾、蟹、鸭多种类立体养殖,用的是哈尔滨市农科院技术,如今有了室内繁育基地,螃蟹、小龙虾越冬繁育,为稻田提供了本地苗,产业再上新台阶。
  通河县众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0.2万亩稻田,育秧大棚就有上百栋。为促进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合作社算细账:将棚室用于培育木耳、赤松茸,农民收入连年创新高。
  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强化农资下摆、农机下乡、农技下达、农贷下沉,为“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保驾护航,调优农业种植结构持续推进,大机械化作业程度逐年增深,一系列有力措施稳住了农业基本盘。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人”成长起来,他们依靠自己“术”有所长,成长为打造“现代农业之都”和“创新引领之都”的生产主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