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绿色低碳材料技术攻关与转化应用
文章字数:850
本报记者
阴祖峰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科技界别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结构材料与绿色制造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特种陶瓷研究所所长贾德昌倍感精神振奋,深知责任重大。
过去一年,贾德昌努力找准议政建言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他在调研中发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推进“双碳”工作,既是破解新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而他的一条提案正与此有关。
“工业领域是节能降碳增效的主要领域之一,尽管近年来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贾德昌分析认为,从国际看,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博弈的重点,一些发达经济体正在筹划或推行碳边境调节机制等绿色贸易制度,设置绿色壁垒;从国内看,我国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依然较高,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加剧。“尤其是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的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先进支撑技术储备不足,‘双碳’时间窗口偏紧。”
为此,贾德昌建议,应加大对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高耗能行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先进支撑技术研发与孵化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材料与工艺技术专项,推进钢铁与有色金属、耐火材料等的绿色低能耗、短流程工艺制造、新型节能涂层材料和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应重视工业材料在原料制备、产品加工、产品应用以及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的科学评价,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绿色材料与绿色工艺的标准和规范,指导相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双碳’工作、增进工作实效的补贴补助、监管监督和奖惩等方面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法律法规。”贾德昌补充说:“通过这些工作机制和法律发挥,使推动‘双碳’工作的落实执行有抓手,确保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