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趣聊巴洛克
文章字数:2285

  哈尔滨人,飙外语溜着哪。当然,主要是俄语。如“格瓦斯”“里道斯”“布拉吉”“老巴夺”等。其实,飙得最溜的,却是一句葡萄牙语:巴洛克。只是人们很少知道这是哪国语,更不关心是什么意思,反正就是建筑呗。
  巴洛克,葡萄牙语,变形的珍珠。在拉丁语里,则是不规范、野蛮、荒谬、愚蠢、奇形怪状的意思。
  怪了,这般歪瓜劣枣的建筑还能看了吗?
  巴洛克,是17世纪法国一些建筑师对新兴于意大利一种建筑风格的蔑称。啧啧,蔑称!因为这种建筑风格一反古罗马建筑传统,呈现出随意性、非逻辑性和艺术夸张。在信奉古典主义风格的法国贬损者们看来,什么巴洛克,说穿了,就是故弄玄虚、铺张浪费、随心所欲、形式主义嘛。
  巴洛克领军人物是著名的大建筑家、雕塑家、艺术家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哈哈,还都是熟人。他们主张人文主义思想,秉持为艺术而艺术理念,创立了线条活泼,充满活力和动感,造型多变,颜色丰富,装饰华丽,讲求雕塑性、绘画性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亦称“新手法主义”。
  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为基督教世界最宏伟的建筑——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还有罗马的西班牙阶梯广场,佛罗伦萨的洛伦图书馆,威尼斯的叹息桥,罗马的圣卡罗教堂等。许多去过意大利的人都留有深刻印象。你说意大利人也怪有意思的,仍倔强地使用巴洛克作为这种建筑风格的名字,还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创新、动感、华丽中洋洋得意,并用精美绝伦、绚烂辉煌的建筑成果为巴洛克一词“正名”。到了近代,人们不但接受,而且巴洛克已成为炫耀财富和地位的建筑符号。一个词,历经岁月浸染,先后改变了三次“成分”,也真够“巴洛克”的。
  意大利巴洛克建筑,令人震撼。不惜血本“竞豪奢”的贴金粘银,独具特色的墙面设计,复杂、繁复,内部装饰华丽辉煌,广场庞大精美的雕塑群,处处是艺术品和永不枯竭的灵感加创意……
  除了建筑艺术,许多艺术领域的精华,尽在其中。而中国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则古典因素偏多,浪漫气息稍少,“巴洛克程度”有所收敛,没有意大利那么夸张和“形式主义。”可以说,巴洛克是世界建筑史上最华丽而优美的艺术遗产。
  那么,哈尔滨为什么要引入这种建筑风格呢?哈尔滨作为新兴城市,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巴洛克的褒贬之争早已尘埃落定,甚至连对其最反感的法国,在凡尔赛宫的装饰上也大部分采用了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已不再是变形的珍珠,而是建筑艺术华丽的瑰宝。哈尔滨兴起巴洛克风,大概是出于华丽优美、炫耀财富及地位考虑,也有创新创意,突出个性的因素吧?毕竟哈尔滨是当时国际重要的商贸城市。
  哈尔滨巴洛克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大街原教育书店(原松浦洋行),以及道里区通江街中医肿瘤研究所、哈尔滨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原市图书馆东侧楼(市群众艺术馆)、省邮电管理局等。此外,还有道外区大量“洋为中用”、体现了巴洛克艺术理念和各种“手法”的中华巴洛克建筑。
  常去中央大街书店,每次都先到马迭尔冷饮店买一份冰糕,其妙处是夏解身上汗,冬缓嗓子冒烟,且边吃边欣赏斜对面的原教育书店的巴洛克建筑。这是哈尔滨巴洛克建筑艺术的经典教科书,看不够,赏不完。而眼中美与心里甜绝配,久之竟有一种仪式感,且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美。
  华丽、尊贵,优美,充满艺术感;墙面凹凸变化多样、生动,配以繁琐的雕饰,产生强烈的光影效果;折断的山花,自由曲线构成的涡卷,展现了装饰的铺排与恣意;科林斯式柱,被“束之高阁”,成为墙上的壁柱,柱头、柱脚的雕饰却丝毫不差,精美纷繁,成为“形式主义”的装饰,怎能不让那些视传统柱式为建筑精髓的古典传统捍卫者怒不可遏?门楣之上,分立两位希腊神话中的擎天之神:男神亚特拉斯,女神加里亚契德,体现了巴洛克艺术让“神话里的诸神走出画廊站在这个人造天堂的大道上,凝练为石头”的特征。两位擎天之神极具动感的不同姿势造型,如同舞蹈,栩栩如生。有趣的是,门上部由两个自由曲线构成的涡卷,对称地镶嵌在山花之上,如同两只眼睛在眺望。而且,在窗檐上、楼顶房檐和楼角处,还有多双“眼睛”,日夜遥望着远方。是对远隔万水千山那只“伸向地中海的靴子”——故乡意大利望眼欲穿吗?
  其他几处巴洛克建筑,各有特点。中医肿瘤研究所门诊部的看点,在两侧上部双窗的壁柱、窗楣和顶部的精巧设计;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的看点是楼台和顶部装饰;铁路公安局中间两根通天壁柱和顶部图案独具特色;原市图书馆东侧楼(市群众艺术馆)顶部是一件复杂的艺术品;省邮电管理局的巨大门、窗和顶部女儿墙的巧妙构思,值得玩味。
  总之,哈尔滨缺少从主体、内外装饰到门前雕塑、花园广场完整的巴洛克建筑,更多的是巴洛克风格的外部装饰,有些则是巴洛克元素的装饰,在体现华丽、豪奢、精巧、创意等方面,算是小品级别吧。但是,仅原教育书店就已经体现出新奇、变幻、动感、无处不巧思和无处不浮华的巴洛克建筑艺术思想。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从原教育书店这座巴洛克建筑又能聆听到什么样的巴洛克音乐呢?
  巴洛克音乐代表为巴赫、亨德尔和维瓦尔第。哈尔滨没有恢宏辉煌的巴洛克大教堂和豪华宫殿,所以不奢望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和亨德尔的《弥赛亚》那样的鸿篇巨制。可从耳熟能详的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和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去聆听、体验、感受那更长、更扩展、更不对称的旋律。
  有人说,巴赫的前奏曲、创意曲、组曲都是回味无穷的风情画,是抒情诗,是叙事歌,充满动人的内容。那轻若鸿毛的笔触,敏锐可爱的节奏和华丽风格的那种甜甜的哀愁之上,巴赫散发出一个有灵感地凝神默想抒情诗人的温馨。
  可我觉得,这座建筑更利于体验维瓦尔第《春》里面巴洛克旋律、修饰之美和“形式主义”“如火如荼的艺术想象力。”
  ■蒋蓁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