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青年薄利创业闯出新天地
文章字数:3236
民谣酒吧内座无虚席。
陈子龙讲解健身知识。
“块八毛”
不嫌少
本报记者 万佳
一次赚两三块钱的买卖做不做?许多人对这样的薄利生意可能嗤之以鼻。然而,有的人却从这一点一滴开始,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哈尔滨青年小邢用接地气的酒吧实现了创业大逆转,陈子龙开共享健身房开始自己的低成本创业。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一次创业成功率则更低。究其原因,是不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哈尔滨的两个青年从大学期间开始创业,渐渐摸准行业“痛点”,找到了市场的“切入点”,以实践证明,低成本、薄利润也能够闯出创业新天地。
啤酒比超市还便宜
民谣酒吧
3个月连开12家店
小食、干果七八元钱,自调鸡尾酒十几元钱。在哈尔滨道里区,有一家小酒吧每晚几乎座无虚席,人均消费40块钱就能在这里听一晚上歌儿。
酒吧创始人小邢说:“我希望三年能开300家店,赚它3个亿,将来上市。”
针对固定群体 简单经营“细水慢流”
“我这的酒水甚至比超市还便宜。”酒吧创始人小邢说,“因为我要做的是一个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消费得起,并且能够重复消费的酒吧,跟时下那些动辄消费千元的酒吧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的民谣酒吧模式很简单,从18时开始歌手驻唱,一直唱到23时。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活动,客人可以一边喝酒、一边听歌。”小邢说,尽管如此,酒吧的上座率仍然很高,有的客人甚至隔三岔五下了班就过来待一会儿。
尽管酒水利润比较低,但酒吧每晚的收入都在千元以上。“中央大街店还不是最赚钱的,汉广街店最高单日营收1.2万。”小邢说,酒吧翻桌率很高,平均1个半小时左右换一桌客人,因此一个晚上,一桌可接待四五桌客人。实际上,我希望客人多待会儿,因为待的时间越长,客人消费越多。一杯酒可能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就喝完了,如果再待,肯定还会再次消费。
这种“细水慢流”的经营模式并不是他在创业之初就领悟到的。实际上,小邢的创业之路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2017年,大学毕业后和同学组建“青年梦想乌托邦”社团,想通过创业的形式把梦想当成工作,工作实现梦想。他通过到各个高校进行创业演讲的形式,寻觅到一大群志同道合的创业人员,组成超百人的联合发起人团队。2018年9月,该团队30多人众筹400多万元,在南岗开了一家西式快餐店,但由于不懂经营,三个月时间就把投进去的300多万元全赔光了。后期又补投了100万元,最后也都赔了进去。
“后来我们总结经验,之所以干砸了就是因为干得太杂了。我们当初把烘焙、咖啡、简餐、酒吧四种模式都揉到一家店里,结果哪个项目也没经营好。”小邢说,后来我们把白天的烘焙交给有经验的人做,而自己专门做晚上的酒吧项目。
“唱”出心声把准脉 梦想3年赚3亿
“双11”,由酒吧驻唱歌手和乐队组建的“新青年乐队”首次在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举行民谣之夜音乐会。在座无虚席的现场,观众们自发点亮手机的手电筒,随着歌声整齐地上下挥舞,生生变成了粉丝见面会。接下来,乐队还将在老会堂举办民谣音乐会,回馈粉丝的支持。
“我们唱出了他们的心声,表达了他们的想法,这就是我们的酒吧受欢迎的原因吧。”小邢说,在设立之初,就把酒吧定位为面向刚毕业的大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安放理想与情怀的场所,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寻求片刻的安宁。“年轻人大部分都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需要一个渠道进行解压与释放。”小邢说,自己其实并不觉得是在做生意,而是实现年轻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小邢跟客人的关系不仅仅是店主与消费者的关系,更像是朋友的关系,时不时聊几句,说说身边的事。
正因为摸准了年轻人的“脉”,酒吧迅速扩展,三个月内连开12家店。“5家直营店,其他店是加盟或托管直营店。除哈尔滨外,还在鸡西、牡丹江开了店。”小邢说,五六十平方米的店铺,三个店员、两名歌手,这样的民谣酒吧开店成本15万元。
小邢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要在哈尔滨的几家店都走走坐坐,了解酒吧的上客情况,与合伙人或加盟商洽谈,或者到正装修的店铺去看一眼。
小邢说,哈尔滨民谣酒吧还处于跟风阶段,仅中央大街上,跟他们一样的民谣酒吧就不下四五家。民谣酒吧的火爆恰恰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态,许多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大城市酒吧休闲的生活方式,也需要在家乡找到类似的休闲场所。小邢相信,民谣酒吧在地市级的市场潜力还会更大。
现在,小邢正打算把门店做成共享共创模式,让想创业的年轻人实现开一家酒吧的小梦想。未来,招募更多的联合发起人,共同去分享情怀和理念,实现共享会员体系。
“3年开300家店,赚3个亿,然后准备上市。”这是小邢在自己微信上的签名,“人总要有目标的,万一实现了呢?”
每小时收费最低3元
共享健身房
反套路经营
9月中旬,道里区一家共享健身房悄然开张。所谓“共享”健身,就是来这里健身的人不需要办卡,按小时收费。
24岁的健身房老板陈子龙希望把这种模式推广出去,惠及更多的普通人。
不用存钱办卡 价格便宜时间灵活
“我的健身房最低1小时3块钱,不存钱,不办卡,健身完扫码转账,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就像在超市购物那么方便。”创办这个健身房的哈尔滨24岁小伙陈子龙说,“我见过太多健身机构设下的‘坑’,不想让更多人深陷‘坑’中。”
热爱健身的陈子龙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在健身房打工当兼职教练,毕业后投身健身行业。四年中,他换了好几家店。“有的店刚开几天就黄了,老板卷钱跑了,存钱办卡的会员投诉无门,教练的工资也被拖欠。”在健身房待久了,陈子龙看明白健身房里开卡收钱、卷钱跑路等各种套路,他觉得这种模式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健身房,市场也会越来越萎缩。
几年前,陈子龙在网上看到外地有共享健身房,不用办卡,按小时收费。陈子龙觉得这个模式可行,但分析发现,外地的共享健身房多开在社区里,房间面积很小,四五平方米。“这个模式有好的一面,客户可就近健身,问题是地方小、机器少,客户闲暇时间集中在早晚两个时段,机器少无法满足高峰时段的需求。”陈子龙说,也有的健身房有资本入股,高端大气,但价格高,普通市民承受不了。“我就想开一个面积刚好,设备齐全的,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人人都能消费得起。”
陈子龙经营的是近200平方米的共享健身房,各类健身器材百余个。每天5时,就有早起的人来健身锻炼。“早上便宜,3块钱1小时,有些人趁早起的时间锻炼,然后再去上班上学。中午时段是5块钱1小时,基本都是附近上班的人群,晚上是7块钱1小时,来的都是住在附近的人群。”陈子龙说,来健身的人从11岁到57岁的都有。一般人健身时间也就1个多小时,平均每周3到4次,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周健身费用大概是十几块到二十几块钱,不会造成经济压力。
健身+社区 探索共享双赢模式
“我的共享健身房偏公益性质,没有太多装修,面积也不算太大,而且开在居民区,相当于社区健身的升级版。”陈子龙说,社区健身一般都在室外,而且没有专业教练指导。
“我们所在的这个社区居民年龄偏大,来健身的人以40-55岁的中年人居多,他们中许多人过去一直坚持在室外健身,但到了冬天,就会暂停或减少。有了室内健身房,他们就可以继续锻炼。他们运动时,我也会指导一下。”陈子龙说,比如器械的使用,他会给出健身建议,训练的先后次序、练习时间长短等等。对于初次接触健身的人,陈子龙一般会给制定较为简单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时间、健身食谱等等。
共享健身房开了不到两个月,两次受疫情影响闭门歇业。尽管如此,到陈子龙健身房健身的人也不少,营业的时候每天都有20多人光顾。“晚上时段是人最多的时候,有的人晚上七八点钟下班,可一般的健身房21时就关门了,而我这里一直开到23时。”目前,陈子龙已经积累了40多个会员。
“共享健身房每天收入也就百八十块钱,不说别的,一年8万元的房租可能都赚不回来,还不包括健身设备投入和装修费用。”陈子龙说,虽然如此,他还是想坚持做下去,因为社区健身是未来健身行业的趋势。
眼下,陈子龙正在逐渐摸索共享健身房的经营技巧,也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各个社区和小区会所。“我还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做,如果能把社区室内健身场所或小区会所合理利用上,升级版的社区健身房将会惠及更多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