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小蚯蚓“引”出生态循环产业链
宾县永和乡北兴村“蚯蚓工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双丰收
文章字数:1102
  村民养殖的蚯蚓。
  产业园里种植的大球盖菇。
  张可新 律涵中 本报记者 郝欣
  “不琢磨种地,养些蚯蚓能干啥?”3年前,宾县永和乡北兴村引进蚯蚓养殖时,并不被村里人看好。
  想不到,起初遭“嫌弃”的蚯蚓现在却成了北兴村的宝。一些难处理的秸秆、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通过蚯蚓转化,串联起一条“农业废弃物—蚯蚓粪肥—农业种植”循环产业链,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
  “蚯蚓工厂”年吞
  秸秆、垃圾4000吨
  初冬时节,位于北兴村的宾县北墨蚯蚓养殖专业合作社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秋收后留在田间的秸秆,打好包一车车地运进合作社,成为蚯蚓的“美食”。
  “不光秸秆,还有乡亲们家里的牛粪、菜叶等垃圾送进去,几天就能产出一车车有机肥。”村民提起村里的这座“蚯蚓工厂”,都竖起大拇指。
  “蚯蚓工厂”占地约40亩。蚯蚓为露天养殖,生长在养殖“床”内。养殖“床”用禽畜粪便加秸秆堆成,其中,秸秆含量在20%左右。每个“床”宽0.5米,长数百米,形似田垄,只是更宽、更高一些。
  徐家屯农民张彦是“蚯蚓工厂”的运输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小货车,收集村民田里的秸秆、圈里的牲畜粪便和家里的餐厨垃圾,运到养殖基地,供蚯蚓食用。“像我这样的运输工,合作社里一共有10位,一人一辆车,每天要往基地运秸秆和垃圾近百次。”张彦说。
  “蚯蚓的胃口很大,食物不仅包括秸秆、牲畜粪便和餐厨垃圾,还可以吃掉食用菌废料。”北兴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告诉记者,一条蚯蚓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自身的体重。养殖40亩蚯蚓,年可处理秸秆和各类垃圾4000吨。
  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
  “蚯蚓吃掉秸秆和生活垃圾等,排出的粪肥含有丰富的腐植酸、黄腐酸和微生物菌群,能改善土壤、增强地力,是上好的有机肥。”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周东兴说。目前,东北农业大学正在与永和乡合作,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
  依托蚯蚓养殖,永和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目前一年产出蚯蚓粪肥3000吨左右,仅此一项就可带来200多万元效益。宾县宾安镇永兴村村民于继伟养殖蚯蚓,去年靠卖蚯蚓粪肥收入6万多元,收益远高于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
  在科技人员的支持帮助下,永和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目前已建成500亩果园、药园和食用菌种植基地,发展特色种植和深加工,肥料全部为蚯蚓粪肥。张忠告诉记者:“蚯蚓粪有机肥适用于多种农作物,种水果,吃起来更甜;种蔬菜,叶片更厚更绿。如果做基肥,能种植出优质食用菌,不但能增产,还能改善品质。”近日,产业园采摘的5000斤大球盖菇进入哈尔滨市场,很快被抢购一空。
  “农业垃圾喂蚯蚓,蚯蚓粪肥种粮食、种蘑菇、种果树,种植废料再喂蚯蚓,循环发展。”张忠说,这条现代农业的循环之路走对了,未来还要为乡亲们的增收致富和乡村产业振兴添活力。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