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杨树秋思
文章字数:2176
  又临一岁秋风近,“教师节”前寄秋思。每当这时,我总会忆起那一堂生动的地理课,黑土地上的大杨树和杨树林,还有那位与我只有一课之缘,却让我一生情牵的老师——吕万忠。
  蒋 蓁
  遥远的黑土地,密山市杨木乡朝阳村,一个叫“大杨树”的地方,曾是我的学校。
  “大杨树”之名,缘于学校操场东侧,有并排几棵高高的杨树,几里地以外就能看到。那时,我上学路上或黄昏夕照,经常眺望那几棵大杨树。夏日的课堂窗外,风总会把叶子拨弄出一阵阵飒飒声,抬头向外看,第一眼,就是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枝叶。自此,我对杨树有了特殊的感情。
  昔日大杨树的春絮夏荫秋叶冬枝,都随岁月飘逝而去,成为遥远的记忆。
  但,有一堂地理课,从未遥远,历历在目,常萦绕在眼前,恍如昨日。
  六年级新学期,第一堂地理课。教室门开处,吕万忠老师来了。他朗声说道:“这学期,由我来给大家讲地理课”“今天,我们讲第一章:亚洲”……亚洲概况,东南亚、日本、朝鲜、蒙古……
  不消说,这是我上学以来,遇到的最优秀的教师。
  吕老师高高的个子,瘦削的脸庞,高高的鼻梁,浓眉,两眼炯炯有神。微微秃顶,浓密的络腮胡子。经常背着手,挺直着腰板,步履坚实地走路。讲起话来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声音洪亮,措辞严谨。可以说是不言自威,典型的老学究。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能听他的课,我觉得很幸运。
  吕老师腰板笔直,背着手,在教室里踱过来踱过去,抑扬顿挫地讲解,如同说书。语言精练,语速平缓,字句清晰,掷地有声。一堂课下来,让我对东南亚有了清晰的认识,内容基本都记在了脑子里,也对地理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家后,着急忙慌扎进书中,把一本书粗略看了一遍。一种难以抑制的心情,让我一直处于兴奋之中,渴望下堂课吕老师的到来。
  第二堂地理课,吕老师没来,班主任老师来了,说了一件事。吕老师被调到杨木公社中学当教导主任去了。由于没有地理老师,地理课暂停。
  妈呀,天塌啦。我的心从波峰跌入到谷底。
  那么好的老师,那么好的地理课。唉!
  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地理课。从此,我再没上过地理课。
  如果一门课程,你只上了一堂课,你能学到什么?
  吕老师的那一堂地理课,犹如春风,吹绽了一树嫩蕾。犹如一粒种子,播入了稚嫩的心田。从此,我爱上了地理。
  回哈尔滨后,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分册;后来,又买了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再后来,买了大量与地理有关的书籍……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出差到外地前,先做功课,查阅相关地图和书籍。每到一地,一定先买一份地图。有的城市,因去得多了,地图能串起城市变迁的故事。近年来,喜欢写散文,尤其写游记。所走过的地方,留下记忆痕迹,有的小文还在报刊发表。
  地理,已经成为我坚持数十年的爱好。
  当然,行万里路是好的,但有条件的能有几人?走不出去,又热爱地理,那就神游。我经常翻看旅游画册、书籍、地图,观看电视旅游节目,神游天下。把国内外许多著名景点,看个仔细。足不出户,让世界了然于心。时间久了,也是一种文化,多了一种乐趣。
  那一堂地理课,难忘啊!
  近年来,也曾打听过吕老师,他已退休多年。也许,他不记得我;或许,从没认识我。但我,却牢记一辈子,并从心里感激他。
  2019年,曾在杨木小学当校长的朋友来哈尔滨出差。同他见面时,我特意带了一本我写的散文集《风情万种哈尔滨》,准备让他带回去,赠送给吕老师。想到吕老师看到当年大杨树学校他曾教过的学生写的书,一定会非常高兴。可是,见面后,朋友遗憾地告诉我,吕老师于三天前走了!我目瞪口呆!情绪又一次从波峰跌入谷底。那份想象中吕老师看到我的书时的千般惊喜,转瞬变成了我听到吕老师离去噩耗时的万般悲痛。
  从朋友那里,知道了吕老师的许多往事。吕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愈发完整高大起来。
  吕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教学水平高,精于学校教学管理。在大杨树学校时,就是校长组织教学管理的得力助手,还能替补各科老师的缺课。后来,调到公社中学当教导主任、校长,连续多年的县(市)优秀教师。最让人感动的是,在还有六年退休的时候,他主动请求辞去所有职务,到一所条件艰苦的村级小学带班,带出了一届学生。
  记得,朝阳学校教师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红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让这间草屋蓬荜生辉,让我铭记在心。于是,我在日记本上用钢笔庄重地写下了这句话,并描成粗粗的黑体字,这个日记本现在还珍藏在书柜里。回想吕老师的一生,我忽然顿悟,那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吕老师是认真理解了,时刻铭记了,认真践行了,努力做到了。
  吕老师在最后教学的六年里,不但精心培养学生,还带领那些小小的孩子,在学校不远处山坡上栽种了一片杨树林。春季里,吕老师带领孩子们,用脸盆、茶缸舀水,为树苗浇水。夏日里,带领孩子们锄草。
  据说,杨树5到8年即可成熟,12年就能成材。如今,那片杨树林已是郁郁葱葱,都是参天大树了吧?我仿佛依稀听到那风吹叶子的飒飒声伴奏着朗朗的读书声。当年,吕老师教的学生,也该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了吧?
  吕老师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杨树,正直、向上、挺拔、高耸,不畏冰雪严寒,不惧酷热洪涝,根须深深扎在北大荒穆棱河畔的这片黑土地上。又带出了一代代正直、向上的学生。这片黑土地的阳光雨露和丰富的营养,也滋养了他。因为这片黑土地的名字,叫杨木岗。
  又临一岁秋风近,“教师节”前寄秋思。每当这时,我总会忆起那一堂生动的地理课,黑土地上的大杨树和杨树林,还有那位与我只有一课之缘,却让我一生情牵的老师——吕万忠。

哈尔滨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